第四千零六十四章 商業互吹論忠義(2 / 2)

劉道規擺了擺手:「象齒,各地的情況不一樣,你爹這樣做是有他的目的,雍州情況特殊,一向是朝廷為了防備北方胡虜,吸納關中流民而特設的一個僑郡,你爹掌管雍州多年,也不太想升官入朝,或者是調往別的州郡,所以對他來說,很難得到加官晉爵的好處,至於朝廷的賞賜,也一向不多,因為雍州的稅賦,往往是直接給了你爹來分配,沒有交到朝廷。」

魯軌嘆了口氣:「大帥啊,你能不能跟我說句實話,朝廷,寄奴哥是怎么想的,真的把我們看成是割據勢力,桓玄一般的存在,想要隨時把我們調離嗎?」

劉道規微微一笑:「是什么人成天跟你,跟你爹說這些?我大哥確實現在執掌了朝中大權,可難道他會容不下無忌哥,希樂哥這些藩鎮嗎?自古以來,總要封疆裂土,以回報功臣,也需要重臣大將,分守四方,你看,我在荊州,不也是你說的這種情況嗎,難道我大哥想把我也給削了?」

魯軌都囔了一句:「你們是親兄弟啊,跟我們這種情況又不一樣。」

劉道規笑著拍了拍魯軌的肩膀:「象齒兄弟啊,不要有這樣的想法,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更不是我劉家的,大家都是晉朝的臣子,為了大晉效力,雍州這里,你們魯家父子經營多年,而關中百姓也是心向你們魯家啊。」

說到這里,劉道規頓了頓:「想當年,祖逖將軍北伐,以三千家丁門客出師,收復了半個中原,形勢一片大好,中原百姓只知祖將軍,不知司馬氏的大晉,結果當年晉元帝為此猜忌了祖將軍,派人去接替他,結果不僅是祖將軍悲憤而死,更是讓中原的大好河山,得而復失,中原人心也散了,這難道不是國家的悲劇嗎?為了君王的猜忌之心,就調離有威望的忠臣良將,最後害的還是黎民百姓哪。」

魯軌激動地點頭道:「大帥你說得太好了,我們魯家,可是當年從關中好不容易一路南下,到的荊州,本來只是想著苟活於世,結果當時的桓家,還有朝廷給了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鎮守荊州,看守北方的門戶,我們這才一直勉為其難,都是為了大晉而保家衛國哪。可沒有任何不臣之心啊。」

劉道規正色道:「你們魯家的忠心,朝廷當然知道,如果我不是知道你爹父子的為人,還有對大晉的忠心,我又怎么可能一個人單槍匹馬地進雍州軍的大營呢?在當年戲馬台的時候,我大哥就稱贊過你爹,說魯將軍是鐵骨錚錚的男兒,跟隨桓家只是因為受了桓家的恩惠,必須要報恩,如果換了他在你爹的位置上,一樣會為桓家效力的,還叫我們以後有機會千萬要想辦法保全你爹這樣的忠義之士呢。」

魯軌哈哈一笑:「大帥啊,你是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背後罵我們是背主求榮之徒,貪慕榮華富貴之輩,今天,我還是第一次從你嘴里,聽到忠義之士這四個字呢。」

劉道規微微一笑:「人不可能選擇自己的出身和恩人,就連我大哥,就連我,不也曾經屈服於桓玄的淫威,一度效力於他們嗎?如果不是桓玄自己作死,只顧自己享受,不體恤天下萬民,他又怎么可能失了天下?你們魯家受了桓氏的恩情,回報他,是天經地義的事,盡力之後再識時務,怎么就成了背主求榮呢?這可是忠義兩全之舉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