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2章 格物致知扎根(1 / 2)

三棲特種兵 人一介 1186 字 2021-01-03

.

不管是經世致用也好,還是格物致知也好,實際早就在儒家文化中存在,也早就有人論述提倡、推行。.

但是作為一個校訓,大整旗鼓地倡導和落實到教學中去,這個岳麓書院屬於首創,在當時首屈一指。

單就格物致知來說,畢竟純理論的內容和做法多些,但是經世致用就不同了。

經世致用,實質上是把格物致知的東西,用來經營他們所面臨的世界,也就是時間所有的一切

凡是他們要做的事情,都需要經營

所謂經營,就是用對這個世界的了解,來指導這個世界中各項事務的運行。

能不能運行成功,很大程度在於是不是按照規律去做,不按照規律,瞎干一氣,自然是肯定失敗。

但是,這里隱含一個前提,就是他們所遵循的規則是正確的。

而這個正確的規則是哪里來的呢,是格物致知的結果。

但是,誰能保證格物致知的結果就是正確的

沒有人

甚至連這個結果是否正確,都無從得知.

所以,經世致用又是檢驗格物致知結果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途徑。

也就是說,要想保證格物致知的正確,必須經過經世致用的嚴格檢驗。

因此,這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原則,也在絕大多數場合被人們看作是毫不相干的原則,實際上是密不可分的

進一步分析,就知道二者是互相依靠,互相提供服務的

沒有經世致用的需要和目的,格物致知就失去了他的意義。

如果只是為了自己知道而去格物,那么這個原則就成了當事人的一個小小的寵物。其成敗得失無人關心,對社會毫無影響。

因此,格物致知必須為社會所用,就是經世致用。

而經世致用如果沒有格物致知結果的指導,就成了瞎子走路,沒有目標。不知道如何行走。

沒有目標的行為,簡直連動物都不如。

動物的所有行動,還都離不開自然本性的驅動。

人的行為,沒有明確的、合宜的目標,甚至別離了自然本性的約束。

哪怕造反的農民,也都給自己的造反行為找一些理由,何況更有理智的人,更何況最有理智的文人

因此,這些人的一舉一動。都必須有格物致知過程中得出的認識成果做為原則約束。

直接地說,經世致用必須後於格物致知;當然實踐中,這是一個無限的循環過程。

因為這個關系,二者互為對方提供存在的根基,也為對方提供永不枯竭的活力

而在具體推行經世致用方面,丁善慶和曾國藩互相支持,相得益彰

對於曾國藩來說,治理國家。是最大的經世致用是最富挑戰性的經世致用也是最敏感的經世致用

這個方面弄得好,可以升官發財;弄得不好。就會傾家盪產,甚至人頭落地

對於曾國藩來說,他的生活就是如何當官

因此他對格物致知的依靠,程度上高於任何人

而丁善慶,雖然也當過跟慣例知識分子有關的官,但是基本上是一個純學術型的人才。因此他可以在格物致知方面,取得成績,也就是達到前人沒有達到過的高度

這些成果,當然他很願意提供給曾國藩。

他的目的之一,就是讓他在官場或者其他場合去實驗。

經過檢驗正確的東西。他才放心地用於教學。

很多東西,不是可以馬上見效的,所以那些東西,就成了曾國藩的專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