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整飭吏治(1 / 2)

「總制三邊都御史楊一清稱病請辭。兵部議三邊總制並非常設,擬不再派員接任。」

劉瑾倚在黑漆嵌螺鈿花鳥羅漢床上閉目養神,耳聽著丁壽一本本地念著通政司呈送來的各部奏疏。

「陝西三邊地廣人稀,若無大員總理,韃子犯邊之時,恐各地邊將逡巡不前,畏敵避戰,」劉瑾揉了揉眉間的皺紋,「仿成化王越故事,三邊總制一職不可或缺,巡撫陝西右副都御使才寬闊達不羈,遇事裁決無滯,可總制延綏、寧夏、甘肅三邊軍務。」

丁壽提筆作批,少頃拿起另外一本奏疏,打開念道:「甘肅巡撫右副都御使曹元上奏:分守中官張昭奉皇命遣軍士捕捉虎豹,臣竊以軍士出境搜捕,恐啟邊釁,上疏請止。」

劉瑾哂笑,「身為邊臣,不思整軍備武,只道恪守邊界,固步自封,鼠目寸光。」

丁壽笑道:「依公公看這道奏疏是留中不發還是駁回申飭?」

「他所說不無道理,也算謀國之舉,申飭就不必了,既然不願做,便讓他去陝西做巡撫吧。」劉瑾道。

丁壽應了一聲,又道:「另外吏部奏報,自閏正月奉旨查減,截止三月,查出各衙門原額之外,非要地劇務而添置者,有數百人之多,請旨如何處置。」

劉瑾不屑冷笑,「陛下即位之初,內閣借先帝遺詔之名裁撤內監與錦衣衛上萬人,各部冗員卻視而不見,裁了幾個地方稅課局便是交差了,真是好算盤。」

「這些陋習他們都視為泛常了,便是馬負圖這般有君子之名的,也不乏任用親眷之舉,只在吏部便增設六個主事的空缺,也難怪落下把柄給人。」丁壽都不用動用錦衣衛,何天衢彈劾馬文升的黑材料里就有一條「徇私欺罔」。

「天下豈有這等便宜事,這幾百人全部開革,一個不留。」劉瑾拿過奏疏翻看了幾眼,丟在一邊道。

「這……公公,並非小子多事,這數百官員有兵備、管糧、捕盜、水利各種職司,一次革除若引得地方混亂,殊為不妙。」丁壽猶豫一番,還是覺得該勸老太監不要意氣用事。

「地方百姓,無異於往時,錢糧軍需,無加於舊額,為何各類職官比舊時加倍?」

劉瑾將奏疏甩給丁壽,「你自己看看,地方上既有按察司管屯僉事兼管撫民,又有布政使司用參政撫民,布政使司執掌錢糧,分守官自合催督,今添官督糧,分守官又干何事?按察司執掌刑名,分巡官自合問刑,今添官理刑,分巡官又干何事?官職之冗散,不言可知,留之何用!」

「跟了咱家這么長時間了,這點眼光魄力也沒有,還能成什么大事!」劉瑾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語氣。

被噴了一臉唾沫星子的丁壽討個沒趣,「公公說的是,小子這便批注。」

「慢著,各衙門添設及兵備等官可革,提學事關文教,雖為添置可以留存;另國朝舊制,各省立三司分轄民生、刑名、軍務,巡撫官本為權宜之設,天順年間亦曾革罷,此等文官留置無益,諭令召回各地巡撫都御史。」

「公公,這個方才還……」丁壽提筆犯難,革除天下巡撫?咱方才任命那幾個還沒到任就下崗了?

「九邊總領戎機,漕運關系大計,皆不在革除之列,只罷腹里各省。」劉瑾隨後又道。

還好這老太監知道輕重,丁壽松了口氣,提筆一一標記。

「再加一條,京官養病三年不赴部者,革職為民。」劉瑾笑意森然,「大明的俸祿,不養白吃飯的。」

丁大人正在劉老太監的鞭策下奮筆疾書,又一位司禮太監火急火燎地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