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心有感,剪辮(2 / 2)

「哎——哎。」彩鳳跟著阿發走了一會兒,忍不住出聲叫著。

阿發停下腳步,用探詢的目光望著彩鳳。

「那個——」彩鳳竟然不知道說什么才好,吭哧了一下,才澀聲道:「謝謝你。」

「不客氣。」阿發淡淡地回了一句,「咱們回去吧!」

黃包車在轔轔前進,阿發手里一張一合地擺弄著一把剛從地攤上買的舊剃刀,不知在想些什么,經過有光亮的地方,剃刀便偶爾反射出光影,在阿發的臉上閃過。

彩鳳不時偷眼瞟著阿發,很想問些問題,又不知如何開口。

刀刃很薄很鋒利,刀柄很光滑,不知被某個剃頭匠用了多長時間呢。阿發覺得這應該是很合適的貼身武器,比手槍更好藏,更不顯眼。而且,它還有這樣的正常功能——在彩鳳驚愕疑惑的目光中,阿發施施然地摘下帽子,剃刀貼著頭皮向後向下,將辮子割了下來。

「你,你瘋了嗎?」彩鳳眼珠子差點掉出來,結巴著說道:「這,這可是要殺頭的。」

阿發呵呵一笑,也不回話,幾刀便把雜毛刮凈,一個大禿頭閃亮登場。他從兜里掏出一個剛買的十字架,沖著彩鳳晃了晃,戴在了自己的脖子上,這下子就更不用怕了吧?

滿清入關後,實行了野蠻血腥的剃發令,在屍山血海中,開始了中國男人二百多年的q字發型史。二百多年的時間,使人們對q字發型經歷了由抗拒到被迫接受,然後麻木,最後不再將其視作蠻夷之俗,而將其看作天朝大國之俗的過程。而反觀西方人在看待當時的中國人q字發型時,則是充滿費解與鄙夷,篾稱為豬尾巴。

最先發現辮子的丑陋及不便,並付諸行動的應該是海外華人。1898年,新加坡華人在報上公開提議剪辮,此舉在海外華人社會引起極大震動和爭議。

1900年的庚子國變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此後清政府威信掃地,對各地控制力削弱,地方勢力開始坐大,在各地租界以及東北等地,清政府已經不能有效行使主權。

痛於清廷的腐敗無能,海外華人和一些留學生,以及一些革命性的組織,開始剪辮,並且大肆鼓動。隨著留學生的歸國,在滿清中央政府控制較弱的南方各省,少量青年學生開始剪辮,明的是丑陋和不便,實際上卻是表示與清政府決裂。

而在上海及周邊,剪辮的雖然極少,但官府睜一眼閉一眼,已經不因此而治罪。除非是故意找茬的官差,否則是不會管的。由此可以看出滿清政府的控制力已經今非昔比,只能采取默認的態度。等到編練新軍,因為戴軍帽的關系,雖然未正式宣布,但剪辮已經被默認了。

至於留辮,就是積習所至,心理原因,而不是法律的約束和強制了。即便剪了辮,心中仍有辮,則涉及到了更深層次的問題。

.全部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