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銷售網點,一炮打響(1 / 2)

. .

趙海鎮出生在一個書香氣很足的大商賈之家,他不僅會讀書作詩寫文章,由於自小即受影響,也深諳經商之道。從父親手中繼承部分家業後,因他善於經營,家業迅速發展。同時,他的思想也較純粹的讀書人更加開放而活躍,與洋人之間也頗有往來。

當然,阿發看中的是他的產業,兩家醬園,十幾家分店,幾十個代銷點,這是什么,這是現成的銷售網絡啊!

換句話說,現在投資對阿發來說不算什么,他需要的是捷徑,哪怕少賺一些也有合作的必要。

細細品著加料的湯,趙海鎮不置可否,又嘗嘗沒加作料的,意味不明地點了點對,含笑望著不動聲色的阿發。

「對於你能在很簡陋的條件下搞出這個,這個味精,趙某是非常佩服的。」趙海鎮繼續說道:「你在倫敦讀過書,但好象只讀了兩年,就因為經濟原因而退學了,是吧?」

「是這樣的。」阿發很痛快地承認道:「確實是付不起學費了,我就只能退學,為生活而奔波。」

嗯,嗯,趙海鎮點著頭,若有所思地說道:「你只有二十二歲,只在大學讀了兩年,就能搞發明創造,難道洋人的教育就這么厲害嘛?」

阿發吟了一下,解釋道:「教育體制不同,教育方法各異,倒也說不上誰厲害,但若論實用性,自然值得稱道。」

「我也有這種感覺。」趙海鎮微微一笑,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說道:「埋首於經史子集之中,到了這般年紀,才漸漸醒悟過來。當今救國之道,非實業不可。」

原來你是洋務派,推崇的是實業救國。阿發撓了撓頭,不論是教育救國還是實業救國,或者是科學救國等等,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又都不全面,這是一個綜合的問題。但不管怎么樣,這各項救國理論如果推行開來,對國家也是有好處的,總比什么都不做要強。

趙海鎮雖然是一個傳統的儒式知識分子,但同當時許多有識之士一樣,在內憂外患之中苦苦思索探求著強國富民之路。在閱讀了不少西方書籍之後,他對「實業救國」的理論十分贊賞,並想身體力行地去實踐。

但他苦於不懂現代科學技術,直到阿發通過王卓然的七拐八拐的關系找到他,和他商談起辦廠的事情,他立刻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認為這是他半後輩子的心願得以實現的一個契機。

另外,趙海鎮還有一個心思,那就是他的子女教育問題。他是有送他們去留學的想法,但又擔心不適應國外的生活,而阿發似乎可以作為老師,讓他們提高外語水平的同時,學習到如何與洋人打交道。

在趙海鎮看來,阿發這個假洋鬼子能在簡陋條件下進行科學研究,很可貴,而且據觀察,還算比較「忠厚老實」,與那些一門心思賺錢的人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