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身處其境的改變,籌款競爭(2 / 2)

語言是淺顯易懂的,問題是常見卻為很多人困惑的。在用激昂鏗鏘、清晰睿智的語言嘲弄了君主制的昏庸、抨擊了世襲制的荒誕外,還為人們描述了理想中的共和政體。

什么是共和為什么要共和世界上采取共和體制的國家有哪些中國實行共和有哪些困難

為什么要革命要怎樣革命革命要改變什么革命的方略有哪些革命什么時候能成功

這些在後世看來極為普通的問題,在當時卻幾乎沒有完整而明確的闡述,很多高呼革命者只是停留在改朝換代、推翻皇帝上,更有革命者認為只要恢復漢家江山,便是革命成功。

自古人間英物並非橫空出世。親人朋友必然有相互輝映者,帶動和引導她們走上革命之路。油燈下,秋瑾終於靜下心來研讀。身處在現實的革命環境中,拋開了在東京留學生中的浮躁和熱情。冷靜地思考、判斷,無疑是她人生中的重大轉折。

「十年之內,甚至更短的時間,革命必會成功,共和國必會建立慷慨面對生與死的抉擇。將忠義獻於民族祭壇,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我們的光榮。諸君,努力,再努力奮斗,再奮斗」

秋瑾推案而起,十年磨一劍,十年大成功,能充滿自信地做出此論斷,多么豪氣沖天。多么令人熱血奔涌。

好,十年,甚至時間更短,這樣一個堅強、自信的團體難道不值得自己加入並追隨,見證歷史的一刻,見證革命成功的榮耀。

晚清時候有太多去我、滅我而成全自我的人,比如自沉頤和園的王國維,比如橫刀彈歌的秋瑾,比如舍生取義的徐錫麟,這種追求是朴素的。他們的追求更接近義的本原。

但他們也需要一盞指路的明燈,需要不斷地強化自我,用堅定的革命信仰去完成心中不懈地理想追求。而在改變和引導上,身體力行的實績比宏大美妙的理論更有效果。

革命軍在瓊州縱橫不敗。吸引的不僅是秋瑾,更有很多知名的、不知名的革命者,投身到他們認為最是革命無疑的戰斗之中。

十年之內,甚至更短的時間。

做出這樣豪氣干雲的論斷,卻並不只限於復興會內部的小冊子,而是正從大革命家宋復華的口中。以慷慨激昂的氣勢宣之於世。

宋教仁,嗯,現在是更有氣勢的宋復華,復興中華的意思。他本來就既才華橫溢,志氣逼人,且行動非凡,在復興會這個堅實的後盾支持下,在歷史提供的舞台上,更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東京掀起一股革命狂潮後,大革命家宋復華開始了巡回宣傳,兼籌款之旅。之所以大膽作出前所未有的論斷,定下革命成功的時間表,便與籌款大有關系。

革命是偉大的,但要實現偉大理想「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雖然有陳文強在幕後的資金支持,但錢沒有嫌多的,復興會也采取了先進的集資手段,走「海外上市」的路子,與保皇黨爭奪海外會黨勢力,開展「集資競賽」。

這與陳文強吸引海外資金入股,創辦實業也有共同點,那就是均屬「風險投資」性質。但革命的風險更大,投資革命便是為政治博弈下注,誰勝誰負天知曉。

所以,革命籌資的對象便大多是心系祖國,對無能的朝廷不滿的海外華僑華人。對這個群體,以及考慮到華僑華人多屬洪門,除了鼓舞並激勵他們的愛國之心外,還要有另外的政策以增強吸引力。

告全體洪門人士書便由此應運而生,在南洋,在美洲,在歐洲,在國內,報紙媒體都登載了大革命家的建議和對將來的承諾。宋復華希望洪門能夠改堂為黨,重訂章程,成為具有新時代特征的正規團體,具有革命性和進步性;同時,宋復華還承諾革命成功、民國建立後,將視洪門改黨情況以及對革命貢獻大小,為其在國內登記立案,並邀請其黨派參政議政。

由秘密到公開,從被打壓管制到合法參政議政,這無疑是對洪門人士極大的誘惑。但如何把舊式會黨改造成現代合法的政團組織呢宋復華顯然也研究不深,只是指出了大概的方向:遵紀守法、教育會員、職業培訓、興辦社會生計事業以安置無業會黨成員

盡管如此,大革命家的承諾依然會令洪門人士心動不已。況且,革命籌款不是白拿白捐,復興會已經定出了章程:光復債券分五十元、一百元兩種面額,十年利息為百分之三十,購買時提前扣除;持券人在十年期滿後,向革命政府或其他海外代理機構兌取現銀;百元者記功一次,千元者記大功一次,待民國成立後頒發獎狀獎章,以示功賞;購買萬元以上者,授「革命義士」牌匾,其名列入中國革命史後記;購買十萬元以上之團體,復興會可派人協助其改黨事宜,可預登記預立案,民國建立後即是注冊合法之政治團體

好家伙,名為籌款,其實復興會只是借錢而已,還本返利,只不過把錢存十年罷了。況且利息提前扣除,也就是買一百元債券,只須花七十元;然後呢,革命成功後,還要記功表彰,還有青史留名的機會。會黨呢,復興會可以幫你改組,合格後便預先登記立案,等民國建立便自動合法,再不用怕復興會出爾反爾,說話不算了。

一步先,吃遍天。這句後世的廣告用語,也適用於當時的形勢,當時的革命。

復興會率先成立,率先在南洋發展,率先以組織嚴密和紀律嚴明來維護團體,率先發起成功的暗殺和起義,率先定出令各方心動滿意的籌款章程。再加上率先吸收各方人才,率先有了經濟後盾,率先有了陳文強這個強助革命之牛耳,無疑已執於復興會之手。

歷史在變,無數人的命運和人生道路也在變,同盟會雖然號稱統合各家,但卻已落在復興會之後苦苦追趕。更不用說歷史上很多本應該加入同盟會的革命志士,已經先為復興會所網羅,正在為復興會的革命大業而努力奮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