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招安,青島之行(2 / 2)

李准翻了翻眼睛,沒好氣地說道:「我料此次請願必不會成功,如果請願一次就能成功,那就不叫朝廷了。」

「成不成的,總會有些效果。」陳文強不以為意地笑道:「看著吧,就算不成,朝廷也必然加快立憲步伐,也會對請願活動予以嘉勉。無他,立憲派盛,則革命派衰,反之亦然。而立憲的口子一旦打開,則民眾主要是地方士紳的政治參與熱情將持續升溫,最後將象洪水一樣無法阻擋。」

謬論、誤導張口就來,但李准卻聽得連連點頭,深以為然。朝廷的意思也很明顯,容忍甚至縱容立憲派,就是要抑制革命黨,從道義上否定革命的正當性。也就是說,立憲派越來越壯大是可以預見的事情,陳文強身為立憲派主推的新秀,憑他的名望,以及對洋務的嫻熟,再加上岺春煊在朝中奧援之力,可以說是前程遠大。單只擠掉盛宣懷,接手漢陽鐵廠,便可見一斑。

而陳文強借助岑春煊的關系,又與廣西巡撫張鳴歧進行了聯系,洽商了有關在廣西投資建廠的事宜,兩人可謂一拍即合。

因為張鳴歧能從一介無名書生,平步青雲,勢力日厚,正是得益於岑春煊之力。況且,張鳴歧還是新政的積極實施者,正在廣西轟轟烈烈地推行新政,開辦農林試驗場、農業學堂、優級師范、政法講習所,還設立了電報所、審判廳、檢察廳,續辦富賀煤礦,籌建桂全鐵路,一時搞得熱熱鬧鬧,朝野注目。

對於這些,李准是有所耳聞的。先不說陳文強的官銜品級已經是工部侍郎,就說他上通朝廷重臣岑春煊,下聯立憲派各工商實業巨頭,外有洋人華僑之助,中間還與地方官吏關系甚融洽,可謂是左右逢源、玲瓏八面,已經建起了一張涉及各方的利益網絡,有著非同一般的影響力。

而瓊州亂黨不平。又接連兩任廣州將軍被刺身亡,不僅使朝廷震驚,更是震怒。據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如果短期不取得進展。總督張人駿地位難保,連帶著廣東官員也要受到處分。

一方面是復興會的刺殺威脅,一方面是朝廷的嚴責處分,李准和張人駿都急切地希望取得成績,有所改觀。愈快愈好。而李准被朝廷任命為廣東水師提督,又兼任閩粵、南奧鎮總兵還不到一年,裁弱留強、訓練整頓,大力改變巡防營的時間太短,要想武力剿滅,不是不可能,但至少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現實的困難,兩方的逼迫,暫時敷衍、得過且過的心理,給陳文強在其中進行轉圜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氛圍。

事情發展到這個程度。陳文強便不用親歷親為,舉薦吳祿貞走上前台,具體的操作自然可以交給他去辦。因為他相信對張人駿、李准的心思的探悉是無誤的,而談判章程已經制定,所謂的撤出不過是一部分人馬隱於基地,或者換身衣服成為民團或巡防營而已。而徐春山、李家俊可以堂而皇之地穿上官服,帶領著一部人員以官兵的身份為復興會占據著瓊海、萬寧兩地。

秘密談判在裝模作樣地進行,崖州的兩個巡防營撤至瓊崖,以示廣東官府的招撫決心;義軍釋放了部分被俘清兵,則表示了被招安的誠意。張人駿、李准都收到了復興會的密信。措辭比較客氣,意味著他們的行動和目前談判的進程令復興會感到滿意,刺殺暫告一段落,兩人也就同時松了一口氣。

正如陳文強所說。在生命威脅和官路仕途上,誰也別裝清高。歷史上連滿官中的強硬分子鐵良、端方都懾於革命黨炸彈、手槍的暗殺,而托人與革命黨談條件。面對復興會更加凌厲、狠辣的刺殺,在清廷中央權威不斷衰弱的情況下,又有多少官員能「愚忠」、「死硬」到底

波浪看起來並不洶涌,只是一浪接一浪無聲無息地涌上海灘。隨即輕聲地消失在細沙間。落日把地平線那邊的天空燒得通紅,海水也被染成紅色,隨著波濤起伏,發出綢緞般的光澤。

青島,中國的土地,卻又是德國的租借地。陳文強此時正坐在海灘邊一幢帶有德國式塔樓和陡峭的復折式屋道:「陳先生的信心和魄力令人欽佩,我會立刻向公司匯報,相信很快就會有好消息的回復。」

「我急著去漢陽鐵廠辦理接洽事宜,只能在青島停留三天。」陳文強停頓了一下,說道:「希望貴公司能盡快答復,也希望雙方的合作能夠成功。」

「我們也抱有同樣的美好希望。」霍夫曼起身,向著陳文強伸出了大手,「請相信我們德國人的辦事效率。我這就去發電報,陳先生請繼續品嘗我們德國啤酒,味道非常好。」

陳文強起身,和霍夫曼及同事握手告別,然後坐回椅中,望著窗外,若有所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