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內部支持,德國外債(2 / 2)

「要論縱橫捭闔,要論干工商實業,文強在國內可數第一。我對他所說的設想是抱樂觀態度的。」

虞洽卿、張榕軒相繼表態,其他人見決議已定,也樂得順風推舟,即便將信將疑,也不肯輕易開罪陳文強。

……………

得到內部盟友的支持,無疑使陳文強增強了接手粵漢鐵路建設的信心。而另一個好消息的到來,更讓陳文強的設想落到了實處,也徹底解決了修築粵漢鐵路的資金問題。

商辦商還,不涉路權,息扣從輕……不僅張之洞所提出的接受外資貸款的條件被德國人全盤接受。連陳文強所附加的條件也在談判中一並應允,比如取消從鐵路收益中分紅的「余利制」,只需支付現利,同時也不再以鐵路本身作抵押,而以湖南、湖北、廣東三省厘金作擔保,並且明確規定此鐵路「建造工程以及管理一切之權,全歸中國國家辦理」。

出乎意料嗎,有。陳文強若有所思地看著已是第二次見面的德國駐上海領事柯達士,而柯達士則故作鎮靜,心中卻急切希望陳文強快些簽字。以完成這項能使他獲得殊榮的工作。

陳文強猜到了借債可能會成功,但卻不是很明確地知道德國政府內部對此的反應。

當柯達士將陳文強攜湖廣總督張之洞的授權書和親筆信,希望在粵漢鐵路的修築上向德國借款,並得到德國工程技術人員的幫助後。可謂是大喜若狂,稱之為「德國資本在和平戰爭中取得的重大進展」,德皇威廉更稱之為「突破了英國對長江流域的獨占權的偉大勝利」。

顯然,陳文強在與青島總督會面後,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促成此事,還意味著中德美聯盟的構想充滿希望。對此。德國政府立刻訓令柯達士,為表示誠摯合作的意向,要盡最大努力達成協議。

陳文強通過探悉而放下心來,拿出鋼筆,在協議書上認真地簽字。

已經寫了兩個字,在柯達士情不自禁露出笑容時,陳文強突然停下了筆,想了想,抬頭問道「領事先生,我還有一個建議,雖然不影響這份借款協議的達成,但我想先說出來,看看貴國能否答應。」

「陳先生請講。」柯達士咽了口唾沫,雖然陳文強說得讓他不用太過擔心,但他還是希望陳文強把最後一個字寫完,或者盡快把什么建議搞定。

銀行間合作,或者稱之為互相擔保,互兌互換。陳文強的建議便是德華銀行與中僑銀行建立伙伴關系,德華銀行對於中僑銀行發行的鈔票,承認其貨幣信用並可在德華銀行代兌;中僑銀行呢,則願意吸收德華銀行資金入股,使其成為中僑銀行的股東。

這是一個不平等的合作,德華銀行為中僑銀行的貨幣信用擔保,換來的只是入股,而不是控股,雖然在中僑銀行中有一名董事,但話語權有限,肯定不會壓過其他五名華人董事。

盡管德華銀行有著濃厚的政府色彩,但柯達士對此建議也不敢輕易承諾。

「具體的事宜我很期待德華銀行能派員來商談,可這不是達成這份借款協議的必要條件,下更不要誤解為是橫生枝節。」陳文強大度地表示了對柯達士謹慎的理解,在柯達士有些不安的注視下,鄭重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柯達士情不自禁地長出了一口氣,任務完成了。雖然陳文強在盡量淡化借這筆外債的政府色彩,給借款披上了商業外衣,德國也很配合地虛構出了一個民間財團,但實質是沒有改變的。德國資本確實突破了英國在長江領域的壟斷,隨著粵漢鐵路的修築,在華中地區德國資本將會有更多投資、建廠等輸出的機會。

「協議的達成表明了中德兩國之後更廣泛合作的光明前景,我國陛下誠摯地邀請陳先生能去德國訪問,您將受到貴賓的禮遇。至於陳先生剛才提到的建議,我會努力促成,以使合作進入一個更深的層次。」柯達士珍而重之地將協議收起,與陳文強熱情握手,又發出了熱情的邀請。

「謝謝領事先生,我對中德兩國的民間經濟合作同樣抱有美好的期望,並持樂觀的態度。」陳文強同樣微笑著善祈善禱,誰又知道他心里在想著什么呢?

二十年貸款期,將來如果中美德三國聯盟無法形成,或者利害關系使中國不能站到德國一邊,那借著一戰而黑掉德國的外債就是陳文強最好的選擇。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對此,陳文強顯然比別人認識得更清楚。中華傳統的仁義道德不適於處理國際關系,陳文強也會比別人拋棄得更徹底。

而就目前而言,德國借助統一德意志的和平紅利、巨額的普法戰爭賠款(普法戰爭德國獲得50億法郎賠款,約合14億兩白銀,超過中國近代史上全部對外賠款和借款的本息總和)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休養生息之後迅速發展,二十世紀初已經超過英國,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

在高速增長的經濟背後,是德國被英國為首的老牌列強的抑制,爭奪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地位便顯得困難重重。而20世紀初正是德國的戰略機遇期,其發展正處於最好的狀態,理性的選擇依然是和平崛起。

在這樣的背景下,對於戰勝英法財團,使資本進入英國獨占的長江流域,德國上下視之為巨大勝利,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未完待續。)

</d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