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南澳海盜,轉守為攻(2 / 2)

「等咱們成熟起來,對新人大概也是這樣的態度。」姚洪業收住了話,打著手勢。示意大家專心趕路,帶隊的軍官已經皺眉看了過來。

不說這些新人的想法和猜測,也不說物資的搶運,在防城縣衙內,軍事會議正在進行,商議討論得也正熱烈。

此番革命軍秘密調動了六千人馬。又在桂北以疑兵作了佯動,為了接收這事關重大的物資輸送,可謂是使出了全力。正因為是以猛獅搏兔之勢,光復防城方才有了十足的把握。

而圍繞著下一步的戰略走向,連總參謀部也沒有確定,而是提出備選方案,由西南革命軍參謀部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第一,接收完物資,再次收縮回主根據地。休整、訓練到雨季結束後,著力在滇西和廣西發展;

第二,作堅守、保有防城的准備,看清軍如何動作;

第三,繼續進攻,鋒銳直指欽州,拓展海岸線,並攻入廣東。打破清軍的圍攻之勢。

可以看出,前兩個方案有些保守。相對也比較穩妥;而第三個方案雖顯積極,卻也有操切冒進之嫌。

當然,誰都希望通過幾場決定性的大戰而打開局面,或者是取得更有利的態勢。這樣的想法,連陳文強也不例外。能夠使西南革命軍長期擁有出海口,這自然是非常有利的結果。但同時也要看到革命軍缺乏海軍、無法掌握制海權的被動。

換句話說,革命軍拓展了海岸線,方便了人員、物資的輸送;可也會牽制占用數量可觀的部隊,防備清軍通過海路進行的登陸襲擊。從另一方面看,也就必然會降低革命軍向滇、桂兩省內陸發展的力度。

而陳文強和吳祿貞之所以沒有明確制定下一步的作戰計劃。更主要的原因是革命軍此時的形勢是比較樂觀的。無論采取哪一個作戰方案,革命軍遭到重大挫折的可能性都很小。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他們兩個雖未確定,但還是有所傾向,也就是更希望革命根據地能保有對外的暢通。至於以後的什么海上登陸,海上封鎖,到時候再說。

西南戰事持續到現在,雖然設在瓊州的總參謀部還是處於遙控指揮的地位,但所制定的計劃卻越來越粗疏,給予革命軍參謀部的指揮權是越來越寬松。畢竟在前線的將領更加了解敵我情況的變化,遠比總參謀部看著地圖指揮要靈活正確。

也正因為總參謀部的逐步放權,以及給予革命軍參謀部以靈活執行的空間,參謀部內的爭論也就不可避免。

「南寧的清軍主力不過是二十個營的巡防軍,防守欽州地區的廣東新軍亦不過五營,即便全部集結,我軍若調動兵力,也有戰而勝之的可能。何況現在南寧的清軍尚未南下,我軍趁熱打鐵,擊破欽州可是大有把握的。」

「拓寬海岸線有利有弊,雖然說方便與外聯系,方便人員和物資的補給。但此番大批物資輸送之後,在短時間內恐怕再難籌措,拓展的海岸線幾乎無用,卻要占用兵力防范清軍從海上的襲擊,且有礙於我軍其他方向的發展,弊端不小。」

「擊破欽州可不只是拓展海岸線那么簡單,從另一方面看,也就打破了清軍的包圍企圖。兩者,廣東富庶,於我軍因地就糧、自力更生,也是大有好處。」

「廣東雖富庶,也只是錢糧上有所幫助。若要招兵買馬、壯大軍隊,還是要以廣西為主。廣東狼兵,自古有名。這么時間的戰斗,相信大家對廣西兵的悍勇也有了很深的認識。所以,我的意見是著力於在廣西發展,拓展海岸線可以放到以後再考慮。」

「著力於廣西發展,這一點我同意,但同時也不要忽略了滇省。滇西、滇南發展得好,可直接威脅昆明,能牽制大量的清軍,對於我軍在廣西的行動也是有力的策應。」

總司令趙聲和參謀長葛智初對視了一眼,又交頭結耳細語了一番,初步確定了下一步的行動。

從與會軍官的發言來看,聽起來好象都有道理,但仔細分析之下,卻也能捋清脈絡。很簡單,這應該是滇、桂兩個軍區在爭取兵力和資源,都唯恐此消彼長,影響到本軍區的發展,影響到本軍區的戰績。

但有主有次,或者說有先有後,這是必然的事情。革命軍的實力還不能做到多面出擊,只能是擇其重點,個個擊破。

葛智初敲了兩下桌子,眾人的討論聲漸漸停息下來,目光都投注過來。

「雄踞一省或兩省,發展壯大實力,再等時機一到,便北伐推翻滿清,這個總戰略是沒有變的。」趙聲緩緩開口說道:「滇、桂兩省便是我們的目標,這也是確定無疑的。但依我軍現在的兵力,在某個時期有主有次,有先有後,肯定是不可避免的。暫時的次要,並不意味著忽略,這一點你們要清楚。雖然分為兩個軍區,但都是革命軍,利益是一致的,不必要非爭一時之功。」

停頓了一下,趙聲笑了起來,繼續說道:「總參謀部並沒有把作戰計劃定死,但傾向性還是有的,那就是重視海路的暢通。既然給了我們靈活指揮的權力,那我們也就采取靈活的戰術。我和葛參謀長商議了一下,有了初步的設想,請葛參謀長講一講,然後大家再就此討論吧」

葛智初向趙聲點了點頭,開口說道:「此番部隊的秘密集結非常成功,且又接受了大量物資補給,彈葯充足,武器裝備也有極大加強。而清軍顯然還沒反應過來,如果不趁此狠狠打擊敵人,機會就白白喪失了。趙司令和我的初步設想是打欽州,爭取調動南寧的敵人來援,我軍在野外殲滅來援之敵,再視具體情況來確定是否光復欽州的問題」

以相對集中對相對分散,這是革命軍所稟持的作戰原則。從清廷的布置,以及參與圍攻西南根據地的清軍總兵力來看,是大大超出革命軍的。但清軍的弱點便是防線太寬廣,兵力顯得分散。

重要城市要守,堵截圍困要做,數萬清軍分布在滇、桂、黔,實在是體現不出太大的兵力優勢。甚至在某些局部地區,一旦革命軍集力出擊,攻守之勢便會逆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