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不可留,倒逼清廷(2 / 2)

商團武裝便是由上海開始組建,且安插了很多復興會和興義堂成員。再加上革命陣線中其他革命團體的人員,商團的控制是沒有大問題的。而上海的巡警,也被陳文強滲透得很厲害,且若論打仗,這些巡警根本就不行,既無法倚仗,也稱不上什么阻礙。

至於滬軍。兵力不多,戰斗力也不強,陳文強也沒太放在眼里。

上海關道、江南制造局、大清銀行都在上海,可謂是有餉有軍火。陳文強是非拿下不可。如果商團武裝力量不夠,他還有備用方案,從廣州用船運來一千多精兵強將,這也不算是太過困難。

而就陳文強的判斷,拿下上海可能並不需要苦戰惡戰,且上海華洋雜處。是南方政治活動的中心,一旦光復,對清廷的打擊和震動則非同小可。

當然,憲政派的支持和參與,不僅對光復上海很重要,對整個革命動的成功也相當關鍵。陳文強可以利用自己在憲政派中的地位和影響加以說服和引導,但時機卻要把握好。而且,最好清廷犯個令憲政派失望著的大錯,或者革命的動取得一個先的勝利,才更有利於憲政派的倒戈與合作。

就當時而言,新的利益集團的展是被清廷容許甚至支持的,在形成新的社會風氣和創立新制度方面邁進了很大一步。但放寬了參與公共事務的途徑,並把公共事務交給公眾討論,其後果是什么呢?清廷顯然沒有料到,新思潮的展是不受他們控制的。

如果說在一九零八年以前,它還能夠控制新思潮,並防止它們對原有的權力中心構成任何嚴重的威脅,大部分的商會、自治會和其他新的組織的成員依然是忠實的臣民,但是到了一九零八年以後,這些人的政治期望驚人地增加了。他們堅持新的要求,當不能得到滿足時,這些要求就將引起普遍的不滿和更為廣泛的反清大聯合。

一方面帝國政府在壓力之下前所未有地開啟了社會各階層的政治參與途徑,另一方面政治壓力也越來越大,因為新興而起的士紳階層不斷提出更為激進的訴求。

而西南革命的持續,顯然正在被憲政派人士充分利用,他們向政府進一步擺明自己的政治立場,表示願意繼續堅定地與當局合作,但是需要滿足他們進一步提出的政治條件。

同樣,革命的宣傳也正在被憲政派人士所理解和接受。共和嘛,也沒什么不好,還是要有地方議員,還是要有國會,除了沒有皇帝,結果似乎大同小異。而對於皇帝的感情,憲政派又能有多少呢?

而各省咨議局的選舉產生,並沒有令憲政派感到滿足。即便是在開會選舉過程中,成員們也在爭取新的權利,並對咨議局的權力還要受到督撫的監督感到強烈不滿。

而清廷卻不想再作出讓步,起碼是暫時不想。如果使各省咨議局獲得立法議案權,還可以對外提出保護主權議案,這無疑會使得咨議局的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性質更加濃厚,而不是被官府牢牢控制、隸屬於其的咨詢機關。這與清廷的初衷顯然是嚴重不符,背道而馳的。

(未完待續。)

本書最新更新地址請百度搜索一下 .來. 即可獲得本書的最新章節觀看.

</d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