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赴鄂,貪官(1 / 2)

.

<dv ss="k"></dv><dv ss="d250f"><sr>ds_d_x();</sr></dv>

<dv ss="k2"></dv><dv ss="d250r"><sr>ds_d2_x();</sr></dv>數年磨劍,終於要到了揚眉出鞘的時候了。陳文強坐在前往漢口的輪船上,思緒隨著船的起伏而翻騰不止。雖然還不到十年,可他付出的艱辛,取得的成績,別人就算再花十年也未必能夠達到。

盤一下,復興會的實力絕對超乎大多數人的想象。

合資銀行,這個融資的聚寶盆,不僅擁有紙鈔發行權,還吸收了大量的商人和民間資本。與別的錢庄不同,聯合銀行的紙鈔印制精美,幣值穩定,擴展迅速,在南方已經擁有了很強大的信用度。

特別是僑資、德資、美資的注入和附股,對於聯合銀行能聲名遠震,並具有准國際銀行的功能,當然是影響巨大的。在1907年聯合銀行增資擴股時,原來意存觀望的國內巨商大賈紛紛出馬,聯合銀行的新股份被瘋搶一空。

鋼鐵廠、洋灰廠、火柴廠、制鹼廠紛紛建成投產,雖然陳文強只是淺嘗即止,這些工廠的規模並不大,但這是發展的基礎,也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由於吸納了大批留洋華人,並聘請了大批德美工程師,科學技術的實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而復興會不僅在國外發展勢頭強勁,在國內的發展也取得了相當大的成績,由於始終將工作重放在了對新軍的滲透上,並且采取了積蓄實力,待機而動的策略,雖然除了西南以外,其他省份的動靜不大,但其中蘊含的爆發力卻已經是非常可觀。革命形勢的發展,革命大旗的矗立,使無數英雄俊傑投身其中,無數一流精英成為復興會中堅。

由於陳文強的堅持和努力,復興會建立伊始便將工作重放在運動新軍上。特別是東京支部竭力發展留日士官生,隱忍多年後,如今成效極大。其中又以湖北、廣東成績最好。如今加入復興會外圍組織廣東報閱覽社的官兵已超過三千人,占廣東新軍一半以上。

對於發展各地新軍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在是依賴於復興會已經形成的一整套完整、周密的布署,以及晚清時清政府對報業管制得越來越松。

首先是建立一支立足於本地、力量雄厚的革命的宣傳隊伍。據後世披露的復興會檔案記載,在各地先後投身於革命宣傳事業的有上千人人。當他們的報刊被清廷官府查封後,又重組報刊或變名出版,至於為籌集經費而毀家紓難的事例,更是屢見不鮮。

革命報刊從一開始創辦,便立足於新軍和小知識分子的發動,以「下等社會」為主要的宣傳對象。並在軍營中設立了報紙分銷處和特約通訊員。同時還建立了嚴密的宣傳體制。他們不僅建立了有效的宣傳網絡,直接將報刊發行到新軍營隊的分銷系統,而且通過「營代表」的建制,單線秘密傳送消息,這就使信息傳遞迅速,很少被破獲。

由於動員了眾多的復興會會員投入新軍做士兵,在新軍中做了長期的發動和組織工作。使象科學補習所、報刊閱覽社、文學社之類的復興會外圍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其數量之多,綿延時間之長,涉及人員之眾是常人所無法想象的。取得的成果也是非常巨大的。

以湖北新軍為例,湖北新軍一萬五千人中,純粹革命黨人將近兩千人。同情革命的約四千人,與革命為敵的數量為三千人,其余都是搖擺不定。

再說報業的寬松,以晚清以來的傳統,報界有個說法,報館跟監獄是隔壁。當年沈藎被杖斃,蘇報案爆發後,清政府對於報人幾乎就沒轍了,一任報人一天天囂張。官府實在受不了了。就派警察把報館封了。人家換個地方接著開呀,或是躲到你管不到的地方。大不了進租界,照舊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