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東北局勢(2 / 2)

而且,他對齋藤說「間島」是日本帝國的「生命線」。是統統需要我們加以「保護」的。一個所謂「間島」問題就這樣炮制出來了。

一九零七年七月,日俄在俄都彼得堡簽訂了瞞天過海的日俄協約,同日還簽訂了旨在瓜分我國東北三省的日俄密約。伊藤博文認為條件成熟,立即於八月急電齋藤季治郎,命其由會寧出發。率領日本憲兵進入我國延邊。

同時,清政府即接到日本駐華公使阿部守太郎送達的照會「為照會事,茲奉帝國政府訓令,間島為中國領土,抑或為朝國領土,久未解決,該處韓民十萬余,受馬賊及無賴凌虐,擬即由統監派員至間島保護,請速電該處華官。免生誤會為要!」

清政府突然接到照會,頓時驚慌失措。還沒有等到中方前去交涉阻止,日本方面的齋藤季治郎已經率領大批武裝憲警,強渡圖們江,進入了我國延邊數十里地區,並在龍井村內天寶礦主程光第的大院掛出了「統監府臨時何島派出所」的牌子。

齋藤季治郎在延邊地區劃定了會寧間島、鍾城間島、茂山間島等五區,又在局子街、頭道溝等要地設憲兵分遣所十四個,所轄區域達千余平方公里,分土設官,發號施令。儼然成了中國境內的外國政府。

清政府曾通過外交途徑復照日本公使阿部守太郎,嚴正聲明所謂「間島」問題純系子虛烏有,該地是中國領土無可非議,但日方對要求其撤出的復照卻置若周聞。由於當時清軍在延邊的守備薄弱。以武力強行驅逐已無可能,於是這個外國的政權機構公然出現在中國的領土上,成了國際震驚、國人汗顏的一個奇特事物。

當時,最使奉命前來交涉的張紹增感到棘手的是延吉的邊防兵力。當時延吉只有吉強軍數營,而在他身邊的馬步兵也不足二百人,沿江防務處處吃緊。一旦發生不測,邊防形勢便岌岌可危。

為了與日本侵略者周旋抗衡,張紹增向藍天蔚借兵,首先對龍峪衙門進行保護,並訓令當地長官不得離開任所,照常處理事務;同時在延吉各處張貼安民告示,揭露齋藤一伙的侵略行徑,安撫當地百姓。又組織民軍,並將有限的兵力集中到沿江渡口布防,阻止日軍的繼續侵入;又調派人力維持治安,以防止出現突發事件給日本入侵造成借口。

齋藤本以為用偷襲的手段侵占延邊功在必得,不料卻遭到了當地軍民的頑強抵制,因此也就不敢進一步貿然行動,繼續擴大「戰果」的計劃也泡了湯。雙方一時處於僵持狀態。

這時的張紹增和藍天蔚並不輕松,他知道日本人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不斷上清政府,激陳日軍重兵壓境,敵我力量懸殊,形勢十分嚴峻,要求清政府派兵增援。然而,**的清廷深恐惹怒日本人,引起外務交涉,使沖突加劇。因此,吳祿貞得到的答復只是「穩慎和平」、「鎮靜維持」的諭旨。

張紹增迫於無奈,也出於擴展武裝的心思,便聯絡了一支駐扎在皮夾溝金礦的民間武裝,足有二三千人。

夾皮溝地處吉林省樺甸縣東南,自清咸豐末年(1854)起,被稱為『韓邊外」的祖孫三代人即冒犯清廷的例禁,在這里率眾淘金墾荒,組織武裝,且勢力漸大,「局紅管亮」(人多槍好)。

由於金礦地處偏遠,官兵無力進剿,當地政府只好采用安撫的辦法,給當時的首領韓憲宗委以官職,後又授予憲宗之孫韓登舉守備之職,不久又升為都司。但韓登舉雖然接受了官職,卻不受清政府節制,仍然嘯聚山林,獨占一方。

這支武裝,也成了日本人的一塊心病,因他們大多是獵戶出身,槍法准確,真要動起武來,也不一定討到便宜。為此,日本人多次潛入夾皮溝一帶,軟硬兼施,企圖迫使韓登舉屈服,卻遭到了韓的斷然拒絕。

韓登舉雖屬綠林,但卻心有民族大義。值此大敵當前之際,他願意聽從指揮,與官兵拉個對馬(聯合)。在韓登舉的帶領下,這支武裝隨即開到局子街附近駐扎下來。

一九零七年年末,中方在當地的一所寺廟內同日本人進行了第一次交涉。當齋藤季治郎來到寺廟的時候,只見四圍龍旗招展,數千中國官兵荷槍實彈,排成密匝匝的方陣,站滿了山前山後。雖然服裝並不整齊,但其陣勢威嚴,個個精神抖擻。齋藤一伙人十分驚訝,他們不知這些中國官兵是從哪里來的。

在張紹增等人的嚴詞詰問下,齋藤理屈詞窮,又領教了中國方面的陣勢和實力,知道進一步的行動一時難以得逞,只好自己找個台階,然後悻悻退出會場。

間島問題懸而未決,日本人賊心不死,終是一塊心病。如果國家陷於戰亂,難保日人不蠢蠢欲動。

再說當時在東北的名義上歸屬清廷的武裝,還有駐通遼的後路巡防營統領吳俊升、洮南的前路巡防營前路統領張作霖、遼南的左路巡防營統領馮德麟、通化的右路巡防營統領馬龍潭。東北的巡防營不比內地,他們大多興起於日俄戰爭時期,此後又與蒙匪、胡子長期作戰,還是很有戰斗力的。

但這些人也有個特,那就是本身皆為綠林出身,極善生存之道,屬於有奶便是娘,誰腿粗就抱誰,哪邊風硬就向哪邊倒的類型。(未完待續。)

</d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