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訪德(1 / 2)

.<dv ss="k"></dv><dv ss="d250f"><sr>ds_d_x();</sr></dv>

<dv ss="k2"></dv><dv ss="d250r"><sr>ds_d2_x();</sr></dv>隆重壯觀的海上校閱式進行了一小時二十分鍾。港途中,喬治五世國王及王後接見了率艦赴英參加艦隊校閱的中國海軍統領程璧光,並向其頒贈「加冕銀牌」。

為增進英國皇家海軍與各國海軍的交流,英方為所有參閱外艦指定了對應的陪訪艦。擔任海圻艦陪訪艦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大西洋艦隊旗艦威爾士親王號大型戰列艦。

艦隊司令官傑利科中將駐艦指揮,數年後一戰爆發,傑利科升任艦隊總司令,大敗德國艦隊,成為英國功勛卓著的海軍名將。威爾士親王號旗艦與海圻艦相鄰而泊。當日晚,傑利科中將便在威爾士親王號旗艦上,設宴招待程璧光艦長、湯廷光管帶及官生以上人員。二十五日,程璧光也在海圻艦設宴答謝傑利科中將及威爾士親王號旗艦艦長等。

六月二十二日,即英王加冕典禮之日,英國皇家海軍為慶祝這一重要歷史時刻,也為了加深各國海軍的友誼與交流,在朴次茅斯港舉辦了一次多國海軍田徑運動會。

中國水兵在國內哪里組織過什么田徑運動會,但事關中國人的面子問題,只好挑選數十名體格健壯者組織參賽隊伍,由督導隨艦出訪海校見習生的編外大副任領隊,走進了賽場。雖為即興娛樂之舉,但也堪稱一項「國際賽事」,因此引得朴次茅斯市數萬民眾前來觀戰。

在二百米跨欄比賽中,海圻艦信號兵孟廣吉在連跨兩欄後,被木欄絆倒,「仆地裂膚,流血滿脛,仍奮勇到達終,獲得在場觀者掌聲如潮」。為此,在頒獎儀式上,中國隊獲得了大會主席的表揚。自此之後,中國海軍便開始十分注重開展體育活動以提高學員的身體素質。

1911年6月26日。完成赴英慶賀英王加冕大典外交使命的海圻艦,自朴次茅斯港外錨地啟航,到普利茅斯港補充煤水食物。兩周後,再次沿英吉利海峽東行。穿過多佛爾海峽進入北海,駛抵紐卡斯爾港。

紐卡斯爾市為英格蘭東北部沿海工業重鎮,著名的阿姆斯特朗船廠就坐落在該港。至此,海圻艦這艘遠「嫁」中國的巡洋艦算是真正到了娘家。在此,海圻艦停泊將近一個月。進塢更換艦內全部電線。

而陳文強一行則換乘海容艦,沿海岸航行,於七月二日抵達德國威廉港,開始了對德國的正式友好訪問。

德國外長賈高爾帶著一部分高官在港口迎接,並專門開來了一輛特制的花車,以示隆重。對於中美德三角聯盟,德皇威廉二世似乎並未放棄希望,起碼新中國最近的表現,讓他感到扶持這位亞洲兄弟對德國很有利,不僅能牽制俄國。日後興許還能抵制英日兩國同盟。

德國,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片土地飽受古典音樂的浸潤滋養,散發著古典哲學的理性光芒。這里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祥地,以現代大學和科技發明聞名於世,也曾經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以驚人的破壞力,傷害了世界,也傷害了自己。

而這一切,都源於這個民族對長期分裂和戰亂的集體記憶。統一和強大。成為德意志發展的最大動力。在近兩百年來追求國家統一的曲折歷程中,在這片一再讓世人驚嘆的土地上,曾經上演了怎樣的悲喜劇?又給人怎樣的啟示和教訓?

對於德國在近代的崛起過程,陳文強認為對於現在的中國有特別的借鑒意義。更何況,現在的中國所能借助的力量少而又少,想獨力抵抗日俄這兩個強敵,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德國在1871年的統一本身就是一個外交和國家戰略的雙重奇跡,值得人們,特別是中國人認認真真去研究和探討。當時德國領土上雖然生活著古老的日爾曼民族。但卻遠遠不是一個現代意義上的國家,因為大大小小的城邦國家散布在德意志的疆界內,沒有一個統一國家的概念,德國人的船只航行在公海上沒有自己的國旗,也沒有一個政府可以有效地保護他們。德意志領土也常常是歐洲列強的游戲場,法國、丹麥和西班牙可以隨意地在德國領土上發動戰爭,四分五裂的德國成為歐洲主要大國角逐的棋盤。

看看,這與革命前的中國有多么相似,同樣是列強環伺,危機四起。然而,德國得益於鐵血宰相俾斯麥這位傑出的外交家和謀略家,其手段之高明、眼界之開闊和思想之深遠,可以說是德國歷史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

普魯士統一德國是通過三場戰爭來完成的,剝離掉戰爭及其瑣碎復雜的細節後,人們可以立即發現這三場戰爭有一些不同尋常的特,特別值得今天的中國政府去解讀。

這三場戰爭中普魯士的對手分別是丹麥、奧匈帝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家是當時歐洲大陸上的強國,也是德國邁向統一路上的三頭攔路虎。在每一場戰爭中,普魯士的對手或潛在的敵人都分別為中立國甚至是普魯士的同盟國。在一場戰爭結束後的下場戰爭中與普魯士曾經交戰的敵國卻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普魯士的鐵桿同盟國。

正是俾斯麥,表現出的百折不撓的精神令陳文強欽佩萬分。他善用謀略,有狐狸一般的狡猾;他機敏巧妙運用一切外交手段,體現出高超的外交智慧;他善於審時度勢,能准確把握稍縱即逝的戰略機會,卻從來不貪功冒進,深刻參透了過猶不及的道理。

俾斯麥在每場戰爭前都作了扎實細致的外交工作,甚至不惜犧牲部分利益來穩住有可能讓德國統一進程逆轉的歐洲主要大國英國、俄國和法國,甚至不惜放下身段表現出媚英和媚俄的舉動,對英國降低了關稅,對俄國鎮壓波蘭革命沒有加以干涉,同俄國簽訂了友好條約。

對於法國昏聵的拿破侖三世,俾斯麥則看透了他好大喜功、優柔寡斷和鼠目寸光的特,向他承諾普魯士不干涉法國兼並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西部的魯爾區等。俾斯麥所作的一切都是要在每場戰爭中最大限度地爭取其他大國的中立立場和不干涉,最大限度的孤立敵國,讓敵國在歐洲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

最令陳文強感到震驚的是他看到的第一幅德國地圖是1871年時的,那是俾斯麥才統一德國時候的地圖。那時候德國的疆界跟今天略有出入,但大體上是一致的。這說明什么?從一戰落敗,再到二戰崛起,又是慘敗。經過一個多世紀的輪,德國的疆界又幾乎恢復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