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居陶村(2 / 2)

很快,村民們就從陶金的口中知道了陶母慘死、等待安葬的事情。其中一個三十來歲叫陶雄的村民說,絕對不能將陶母直接埋在地下。買不起棺材,那就用木板做一口簡易的棺材,這事由他去辦。並讓其他人先跟陶金去墓地,挖好坑後等他。

不到兩個小時,墳坑挖好了,陶雄用幾塊木板做成的棺材也抬來了。村民們拉開一直在陶母屍體上哭泣的陶金兄妹,把陶母的遺體裝進了棺材。陶金兄妹又趴在棺材上哭,聲音都啞了。在村民們極力勸說下,兄妹倆才呆立一旁,任由他們將棺材放進坑中。幾個村民迅速填土、拍實,一個圓錐形的墳墓出現在人們面前。陶金兄妹不由自主地撲了上去,沙啞的哭聲聽得眾人心里酸酸的。

陶村人是善良的,極富同情心,他們希望陶金兄妹能夠盡快安頓下來,好好地活下去。

陶雄問道:「陶金,你對今後有什麽打算?」

陶金邊哭邊說:「我們現在無依無靠,不知道到哪里去,不知道哪里才是我們兄妹的家。」

陶雄說:「我們這個村子叫陶村,我叫陶雄。大家都姓陶,說不定五百年前是一家哩。明天上午,我就去找族長,將你們的情況告訴他,希望族長能同意你們兩個在我們陶村安家落戶。況且你娘的墳墓在這里,掃墓也方便。」

聽完後,陶金拉著陶玉,「撲通」一聲跪下,同時給眾村民磕頭,感謝村民伸出援手,安葬母親,並真心實意地收留他們兄妹倆。

陶雄將金玉兄妹攙扶起來後,對他們說:「我看這樣吧,你們先在我家住下。你們與我家仁兒和燕子差不多大,肯定玩得來。」

隨後,陶金、陶玉跟著陶雄來到了他家。

陶雄家有八口人:年過半百的父母、陶雄夫婦和四個小孩。老大是男孩,叫陶仁,比陶金大一歲。老二是女孩,小名叫燕子,與陶玉同年。老三也是女孩,叫玲子,8歲。最小的是男孩,4歲,叫陶義。

晚飯是一大鍋紅薯稀飯。陶雄知道金玉兄妹這天滴米未進,就讓他們先吃。實際上,陶金兄妹頭天也只吃了一點點。實在餓極了的他們,眾目睽睽之下,很快就將陶雄一家人的晚餐吃掉了一半。

陶雄的婆姨見此情景,眼圈一紅,眼淚不禁流了下來:這對兄妹太可憐了!然後起身走進廚房,又去煮紅薯稀飯了。

第二天,吃過早餐,陶雄就帶著陶金、陶玉出了門。找到昨天那幾個村民後,就一起到了族長陶天佑家。陶雄先介紹了陶金兄妹的遭遇,族長深表同情,同意讓陶金兄妹留在陶村。經過協商,達成如下協議:

一,以最快的速度在村子西邊的山腳下,給陶金兄妹做一棟簡易的房子,建築材料、家俱、炊具等生活必需品由族長和眾村民無償提供。

二,族長租給陶金三畝水田,頭兩年不交租,1918年開始交租。

三,白水河的北面,老虎山下,有一塊一畝多的荒地,給陶金做菜地。

四,陶母墳墓所在的竹林山上約20畝竹林租給陶金,頭五年免費使用。1921年1月,再由族長和陶金簽訂正式契約。

爾後,陶金、陶玉兄妹分別給陶天佑和眾村民磕頭,口中不停地說「謝謝!」

此後幾天,通過與村民的交談及自己的觀察,陶金弄清楚了陶村的基本情況。

陶村四面環山,是南林縣西部的一個小村庄,向東可直達縣城,只是山路不好走,這點陶金深有體會。西面,翻過兩個山頭是原始森林,據說沒有人進入過,因為那里經常有猛獸出沒。

南面,翻過一座大山,是大王庄、小王庄、陳村。這三個村子的南邊,還有上張村、下張村、李家庄、朱家窪等幾個村子。再向南就是鄰縣的地盤了。

村北就是白水河,一座由四根圓木拼成的木橋連接兩岸,河對岸是一大片大小不等的菜地。菜地的北面是南林縣境內最長、也是最高的山脈-青山。翻過青山,有梁家峪、劉家庄等六七個村庄。

陶村有山有水,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全村二十多戶人家,一百多人口。族長陶天佑靠著祖宗的巧取豪奪,成為村里唯一的地主,村里所有的水田、山林都是他家的私有財產。當然,這里風調雨順、土地肥沃,又遠離戰亂,因此陶天佑的佃戶們基本上都能維持溫飽。

經過陶雄等村民十多天的緊張施工,1915年11月16日上午,陶金兄妹的房子落成了。這是個土磚土瓦的建築。大門朝南,進門是堂屋,左邊是廚房和雜物間,右邊是兩間卧房。出後門是三間低矮的房子,右邊的是廁所,左邊兩間可以作為豬舍。

陶天佑派家人送來了兩張床、一張方桌、四把椅子、一個大衣櫃、一麻袋半新的四季衣服、炊具及床上用品,外加一掛鞭炮。陶雄等二十多個村民送來了幾把小凳子,一張小桌子,鋤頭、鐮刀等農具,大米、面粉等糧食。

點燃鞭炮之後,陶金、陶玉兄妹向眾鄉鄰磕了頭。然後走進新房,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此後,陶金拚命地勞作、陶玉勤儉持家,再加上好心鄉鄰的無私幫助,金玉兄妹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但兩年多以後發生了一件事,村民們鄙視他們,疏遠他們,金玉兄妹徹底孤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