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這是你的夢想嗎?(上)(1 / 2)

完美人生 刀一耕 1711 字 2021-01-13

就李謙個人來評判的話,他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石奎勇這種人,才是真正的天才,而像自己這種帶著三四十年人生閱歷、知識,和領先這個時代近二十年的眼界而形成的「偽天才」,其實本質上只是中人之資而已。

天才,是令人心懷敬意的,是令人向往的,但也是讓人很無奈的。

走對了方向,天才可以把任何的不可能變成可能,但走錯了方向,哪怕頭破血流,天才們也很少願意停下腳步,回顧和反思自己所選擇的道路。

一切都源自於天才的偏執。

偏執是好的,偏執也是不好的。

因為擁有著領先這個時空近二十年的眼界,所以李謙清楚地知道,當下這個社會會向怎樣的方向去發展,會知道音樂、唱p、電影、電視劇,乃至於整個娛樂工業,最正確的發展方向會是什么。

憑借著這種近乎於先知,某種程度上甚至超越了先知的巨大優勢,對於明湖文化未來要走一條怎樣的道路,李謙心里有著無比清晰的規劃。

這個時候,鹿靈犀和陳可芳都是面露不解之se,鹿靈犀還好一些,陳可芳就直接是一副似笑非笑的模樣,道:「你是想說,文藝電影已死」

鹿靈犀抿嘴一笑,扭頭看看陳可芳,然後又迅速收回視線,落到了李謙臉上她是真的很好奇李謙會怎么回答。

她不是第一次,甚至單純從李謙這里,也不是第一次聽到這種論調了。

文藝電影,正在,或者說已經變成了小眾的代名詞。

想當年,楚源老先生拍攝的獨臂刀,以其鮮明的影像風格和極富古典美的人物刻畫,再配合上清晰而簡潔的敘事手法,在六十年代末大紅於影市,一時之間,江湖人送綽號「楚一刀」。

這部電影和楚源先生本人,雖然在當時受到了一些影壇大人物的抨擊,認為這樣的電影是背離了藝術的,是娛樂於大眾的東西,粗鄙而淺薄,毫無內涵可言。但在當時,這部電影席卷大江南北,且受此影響,武俠小說、武俠電影和武俠電視劇,在此後三十年間,成為國產文學和影視作品中極端重要的一個分支。

而等到三十年後,當年批評他的那些影壇大腕們的作品,已經乏人問津,只能束之高閣,但楚源卻在1981年受聘成為順天電影學院的客座教授,後轉為專職教授,1988年到1992年期間三年,曾親自擔任順天電影學院導演系主任,1992年退休的他,被授予終身教授,次年,更受邀擔任順天電影學院名譽院長。

現如今號稱國內電影三駕馬車之一的大導演杜維運,是他的s淑弟子,在獨臂刀拍攝期間,是劇組的劇務之一,杜維運的導演風格,也極大程度上繼承了乃師的優點。大導演秦渭,在第一次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的時候發表感言,一再聲稱自己是楚源先生的「門外弟子」。

而且不止他們,在楚源執教順天電影學院和擔任導演系主任的這些年,電影學院這邊涌現出了相當多的相關人才,目前有很多都已經嶄露頭角,成為國內影壇的中堅力量就近j年來說,87級導演系的鹿靈犀,89級導演系的吳涵,90級導演系的陸平,都是老爺子正宗的門下弟子。

至於獨臂刀這部電影本身,更是從七十年代末開始,就成為國內各大影視藝術類院校必講的典范和教材之一。

即便是拿到現在來看,這部電影本身的質量,也依然是異常出se的。

甚至於,略顯荒誕的是,時至今日,這部當初被無數文藝電影大咖們一再批判的電影,已經被歸類為「國產文藝電影的瑰寶」了。

孰是孰非

結論或許只剩下一條:更文藝的那些,已經被時代所淘汰掉了。於是,略文藝,但屬x上卻更大眾化的,卻存活了下來,成為了藝術的旗幟。

這個時候,李謙卻有些答非所問,只是緩緩地道:「六七十年代,是歐洲藝術電影風靡全球的時代,因為在那個時候,電影這門藝術,還處在探索期,不管是電影人,還是電影觀眾當然,咱們現在回頭看,應該承認,因為經濟發達,當年能看得起電影的人,絕對數量並不算太多他們這些人,都對電影抱有極大的興趣,從從業人員,到受眾,對於電影的藝術探索,哪怕是再稀奇古怪的,都是抱有一種支持和肯定的態度的。但是等到八十年代,這種探索,已經基本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