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第三次北亞戰役(1 / 2)

「下面我來告訴各位,來自最高決策層現在的戰略需求。」沈流雲說這句話的時候,歐洲地圖這一塊,一條人為畫出的線條從黑海移動到地中海,然後流出大西洋,當然還有一條小分支,從黑海出來,然後穿過蘇伊士地帶進入紅海海峽,可以進入印度洋。沈流雲說道:「我想各位已經明白了,高層的意圖。我們要出海,獲得進入大西洋的入海口和對印度洋的干預能力。為此我們的艦隊要奪取黑海,地中海的絕對權力。」

從這個作戰地圖上可以看得到西方的確是海洋民族,被大陸包裹的地中海,向西能通過海路進入美洲東海海岸線。向西可以進入南洋地區輻射亞非拉地區。相對於亞洲東臨廣闊的太平洋。地中海小且浪低很容易控制。控制變成自家澡盆後。大西洋和印度洋幾條航線就能控制全世界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沿海發達地區。根本用不著修鐵路。運輸成本會被船舶運輸降低。可以通過船舶線路控制北美美洲東部,以及環印度洋地區的所有地區。

幸虧羅馬帝國滅亡了,試圖把地中海包圓了的奧斯曼也跪了。否則的話要讓這個環地中海的國家進行工業革命。這種海權型力量比美國強多了。美國只能輻射大西洋地區。一旦亞太一個強權,開始控制海洋,那么美國繼續向西輻射印度洋的航海線就受到這個強權的威脅了,這個強權用不著多少艦隊,只要保持美國三分之一的艦隊,隨時有能力在南洋那么一截。目標是制霸全球海洋的美國,從太平洋進入印度洋的就非常不爽。打印度的話就必須從讓艦隊從好望角那邊過,或者是從中東蘇伊士運河過。插手東非,以及中東地區,海軍要走的路不比南海出發的海軍路途要短。

知道美國為啥在南海拉偏架的原因吧說到底還是自由航行。如果是地中海區域全球霸權,那就沒什么了,橫跨太平洋不是全球海權的必經之路。無論打美洲東海岸還是打亞太,都用不著走世界最寬廣大洋的路線。

以上就是黃土區目前的戰略考量。在闡述完高層的戰略需求後,隨後沈流雲背後的圖標同步移動到了黑海地區。現在沈流雲正在說明自己這個戰區最高指揮目前的規劃。

沈流雲說道:「我要在黑海南部區域部署海軍建造基地。所以方圓兩千公里的范圍內,不能有任何超過五十噸以上的載具進入。各位明白我的意思了嗎」

有關這次作戰目標沈立雲闡述的很清楚,不是消滅多少敵人,也不是攻城拔寨,而是拒止。保障後方的海上力量能夠順利完成造艦。

沈流雲面前的這些已經不算是士兵了,而是指揮官。作為最新科技的使用者,他們有輔腦,同時也有輔助芯片,能夠操縱萬級別單位的生化部隊發動進攻。換而言之接下來的戰爭主要就是靠著這三百多位精英們來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