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丨詔旨相違(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195 字 2021-01-14

尚書台內分批坐著若干尚書與尚書郎,桌案上簡牘堆積如山,今天事發突然,董卓死後,尚書台要一時間寫出大量的詔書發告關中各地甚至是天下各州,日常公務也來不及處理。

尤其是出了蔡邕被脫去印綬,押出尚書台的事後,諸尚書的心都不在擬詔上了,紛紛竊語討論今後朝廷王氏獨大,漢室將何去何從。

這會見王允一臉戾氣的走了出來,更是紛紛把頭低下,生怕王允找自己的麻煩。但王允沒空理這些心驚膽戰的鵪鶉,徑直走到了一個人的桌案前。

那人正持一根彤管筆,在一根粗不過指寬,長有一尺一寸的竹簡上擬詔。見到王允過來,他氣定神閑的擱下筆,避席拜倒:「下官楊瓚,見過尚書令。」

在尚書台,自然要稱呼王允兼任的另一個官職,尚書令。

這本沒有錯,但聽在王允耳中,卻格外刺耳:「你我同謀,誅董之後,正是我等攜手,中興漢室,還天下太平之時。本該一心,你又何故謀我耶」

「下官雖然愚鈍,也不敢謀算尚書令,這本無從說起,還請尚書令慎言。」楊瓚抬頭說道。

王允被氣得胸口發疼,不僅因為這是他頭一次感受到背叛,而且是眼前這個背叛他的人還如此理直氣壯;他一副沒有錯的樣子,難道是自己錯了

他定了定神,現在董卓已死,在皇帝親政、合法掌握權力之前,朝野內外屬他王允最大。他既已拿下蔡邕,也不介意再拿楊瓚開刀,替換一批自己平日在尚書台看不慣的官員們;「下發給城北胡軫等人的赦詔,老夫記得是你毛遂自薦,親自擬寫,對么」

他這聲音不大,卻清清楚楚的讓在場所有人都聽見了,不僅是尚書、尚書郎們小心觀察王允與楊瓚的言語交鋒,就連尚書仆射士孫瑞也皺眉擱筆,面色復雜走到兩人之間,他對楊瓚說道;「楊尚書先起來說話。」

王允怒視著士孫瑞,他知道士孫瑞與弘農楊氏有世交,前京兆尹蓋勛編練長安虎牙營時,又曾被征辟為鷹鷂都尉,可以說蓋勛對士孫瑞有提攜之恩;再聯系到被皇帝提拔為羽林監的蓋順是蓋勛的獨子,王允似乎明白了這其中的脈絡。

明白歸明白,也不妨礙他因為兩個重要的尚書台盟友背叛自己而大發雷霆,要知道這兩人可是他當初在董卓跟前一手提拔舉薦上來的;「如此看來,那份制詔,是尚書仆射授意的」

「楊尚書本來是按尚書令的吩咐,撰寫了詔旨,可後來我又接到陛下的傳諭,便讓楊尚書重新改寫了制詔。」士孫瑞一副理所應當的樣子,垂手立在王允身邊,「按理說應該事先知會尚書令一聲,但事情緊急,所以只得先發詔,再通告尚書令了。」

「糊塗」王允沉聲罵道:「天子年未及冠,才智不顯,他的傳諭未經我等商議,豈能草率書詔士孫君榮,你任職多年,難道還不明白這個規矩老夫看你是有意如此,要擾亂朝綱」

「敢問尚書令,陛下未親政時,說的話就不算話了嗎發布的詔令他就不算詔令了嗎」士孫瑞把袖一揮,側過身去,竟是不願與王允說話。

王允鐵青著臉,哪怕礙於弘農楊氏的情面,他也可以抓住這個把柄處置楊瓚,但若是要將在關中享有名望的士孫瑞與楊瓚一同處置了,恐怕會直接造成士人集團的內部動盪,在董卓剛死不久,朝政人心未穩的情況下,這可不是他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