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丨北闕甲第(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694 字 2021-01-14

其中一個是王粲,另一個則是士孫瑞的兒子士孫萌,士孫萌年僅十六,少有才學,善做文章,他與王粲二人關系密切,是至交好友。這次來拜訪,士孫萌借著父親士孫瑞與王斌同為一派的關系,充作中間人將王粲引見給王端。

三人入府登堂,賓主落座,王端語帶歉意,說:「實在不巧,家尊早上奉詔入宮,至今未歸。」

王粲與士孫萌相看一眼,俱是苦笑,冒著烈日趕來,卻撲了個空。

士孫萌性格像其父一般謹慎老練,試探性的發問道:「我等冒昧前來,實屬要事,也不知北軍中候何時回來」

「這我到不知道了,這幾日國家要點校北軍,家尊總是很晚才回來。」

北軍五校共有四千余人,兵少卻盡是精銳,董卓在時將北軍抽調分配給親信部下,只留千余老弱充填其中。王斌擔任北軍中候,掌握的不過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而已。

王允正是由於了解北軍的底細,才會勉強同意

皇帝對王斌的任命。拿了這么個雞肋,皇帝也不氣餒,反而讓王斌加緊整頓,裁汰老弱,並從六郡良家子中招募健兒。

這幾天北軍雖然尚未滿編,王斌卻忙的腳不沾地,很少有機會回家。也是趁著皇帝這兩天要點校部隊,王斌才有機會在家里小住幾晚。

士孫萌尚未有所表示,一旁王粲卻先聲奪人:「敢問足下可知左中郎將蔡公。」

這話等若是將來意給說清楚了,王端肅容答道:「蔡公大名,天下誰人不知某雖不才,未能朝夕聆聽蔡公綸音,實在可惜。」

「既然如此,足下可知蔡公危在旦夕」王粲離席上前,沖王端躬身一拜;「司徒強勢,殺意已決,滿朝公卿無人能救,唯有貴府尊德望具備,蒙遇帝愛,才能施加援手。小子斗膽,還請足下慎思」

「不敢身受大禮。」王端避席還禮,起身道:「茲事體大,我不敢自作主張,而且家尊不過六百石,公卿尚不得成,家尊又豈能擔負眾望」

王粲說了救蔡邕之義,士孫萌跟著說起了利:「足下何出此言,且不說蔡公名望隆重,為士人擁戴;就說是司徒自誅董之後,不聽良言,專行朝堂,我等也該挺身矯枉,豈有閉門自晦的道理」

救出蔡邕,不但能獲得大批士人的感激,更能挫敗王允的銳氣。若是在從前,王端想都不會想這個事,王粲也不會真的為了個外戚的身份來請他解救。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無非是因為皇帝近來的種種表現引人注目,讓人們在無法凝聚起來抗衡王允之際,仿佛看到了新的希望。王端自然明白這些奧秘,利弊都被王粲二人說的清楚明白,王端沒有拒絕的理由,當晚便將這件事以及自己的看法轉告給了家父王斌。

王斌脫下繁瑣的朝服,穿著件單衣,坐在池邊的廡廊上乘涼。聽了這件事之後,大為意動,他說:「蔡公名滿天下,我若像以前那般無權無勢,苟且自保則還罷了;如今得受國家厚愛,既然能說得上話,自然要為他抗爭。這不是為了個人名利,而是為了延續聖人絕學,這是讓後世千載銘記的大功績。」

「是孩兒也是這般想的,這事說到國家哪里,以國家才智,不會想不到這點,一定會傾力援救。」王端雙手撐著膝蓋,半身前傾,積極的勸說道:「若是能解救赦免蔡公之罪,國家與我等聲望大漲,便是王司徒也不敢小覷。」

但是王斌想的比王端更深一層,蔡邕若是在皇帝與自己手中解救成功,聲望固然大漲,但是王粲與士孫萌二人以白衣之身,奔波相助的德行,無疑會傳遍天下。

正所謂名士名士,有了名,才會成為士。無論這件事成或不成,王粲二人的名已經有了,今後在仕途上光是憑借著拯救賢良的名聲,位居公卿也不是夢話。

「孔子曾言: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老夫信以為然,不愧是名家子弟啊。」

說完這話,王斌不禁憂慮起來,他自認在他還活著的時候仗著是皇帝生母的親兄長,還能有一定權勢。但王端、王輔等人與皇帝只是有親無情,自己死後若是出了什么變故,皇帝未必會保住他們。

他又看向自己這循規蹈矩、中上之姿的長子,還有那個不愛讀書,只愛斗雞走狗的次子。自家的兒子一個比一個的要差,更遑論跟別人家的英才相提並論了。

今後王氏一族要想長守富貴,除了憑借子嗣能力優秀以外,就只能靠皇帝矢志不移的恩寵了。

王端見父親有感而發,也隨聲附和道:「聽說那王粲年不過十五,士孫萌也不過十六歲,兩人與輔弟一般大小,卻才德迥異。我想讓輔弟以後多與他們結交,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他們在一起,也定能讓輔弟長進一些。」

這話本出自王端想讓弟弟學好的好心,卻讓王斌聯想到了別的地方,讓他茅塞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