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丨治國治民(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486 字 2021-01-14

可胡邈自詡結好董承,偏偏不把第五巡放在眼里,此時誤以為是皇帝有意提拔他這些天皇帝對董承的優待,胡邈都看在眼里,自然會產生這樣的幻想。

「如今關中流民凡數萬戶,或遍布鄉野、或聚於城邑、更有舉家合族匿跡深山,消息難通。」胡邈自信說道:「故而臣以為,可從郡縣以下分攤需招募的流民戶數,按屯田之效分批嘉獎屬吏,以聚流民。」

「實屬謬言。」第五巡抓住空子,冷言說道:「若有奸吏耍滑,把有地百姓當做無地流民,強行納入屯田,若是引發民怨,恐怕有違陛下屯田的本意。」

這確實是胡邈沒有想到的地方,他頓時失措,戰戰兢兢的看著皇帝。

皇帝面無表情,隨意的擺手道:「你下去吧」

胡邈不禁長吁一氣,收起了賣弄之心,連忙退下了。

皇帝冷言瞧著胡邈離開,對第五巡說道:「他說的不足掛齒,而你是勸農令,正當其任,如今朝廷有良策,除了三輔、弘農有流民歸附以外,河東等地流民卻未見應募,對此你有什么方略嗎」

這就是真正的考校了,幸而第五巡早有准備,要不然他還真不知道面對這個問題該如何作答:「流民之所以不敢應募,有兩個因由,一是河東黃巾裹挾流民,使之不得南下弘農,再有匪徒盤踞於途,民不敢至、二是關中匿民成風,流民寧可居於深山,也不願躬耕沃土。」

「嗯、不錯,我早已遣派虎賁中郎將蓋順等人帶著兵馬趕赴各地,以戰代練,剿滅那些裹挾百姓、盤踞山野的山賊盜匪去了。至於河東的黃巾賊寇,不日也將派發大軍征討。」皇帝點頭說完,復又好奇的問道:「但你剛才所說的匿民成風,這是何意」

第五巡打起精神,說道:「孝靈皇帝光和年間,關東有張角兄弟謀叛,關中則有妖道駱曜教民緬匿法,助其隱蔽蹤跡,逃亡郡縣,官府追之不及。」

這個緬匿法雖然口口相傳是道家的隱身術,其實聽了第五巡的描述以後,皇帝很快就知道這個緬匿法不過就是教人如何遮掩行蹤,將自己藏在深山或是某處不被人發現。他深究了緬匿法的功能與用途後,不由得對這個道人駱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你分析的如此周詳,可有什么良策」皇帝問道。

第五巡為難的說道:「這個涉及朝廷財賦,關乎百姓生計,臣未有周詳之策,不敢妄言。」

「你但說無妨,在此地的無不是朝廷楨干,你說出來集思廣益也好。」皇帝好奇的說道。

「臣竊以為,彼等流民之所以寧可居於深山,主要還是因為朝廷的稅賦太重。」第五巡也不賣繼續關子,直接點到了關鍵。

「稅賦」皇帝疑惑的看向荀攸等人,說道:「我記得本朝三十稅一,雖偶有增添,但也不是常例,難道說是別的稅」

第五巡點頭道:「賦稅之重,不在田租,而在算賦。按定例,凡十五歲到五十六歲的成年男女,每人每年交納一百二十錢,稱為一算。除此以外,還有口賦,自七歲起征,每人每年二十錢。可自孝桓、孝靈皇帝以來,屢有增添,甚至從襁褓開始起征口賦,以至民生子不舉,甚至生子則投水溺亡。」

皇帝知道漢代田租很輕,但是其他的賦稅卻很沉重,漢末的時候民怨沸騰,也跟沉痾的稅賦有關系。

「陛下效前代屯田之制,雖有益於朝廷,能充足軍需、安撫流民,但其官六民四的租稅對於百姓來說,著實太苛。因為他們既要擔負算賦等其他的賦稅,又要承擔十稅四的田租,是故臣以為這並非長久之計。」第五巡小心翼翼的說道,畢竟屯田可是皇帝心頭第一大事,妄自批評,一個不好就會帶來麻煩。

「募民屯田,利在當下,絕不可廢。」皇帝再次定下論調,但他也知道屯田的缺陷:「但我想的不周全,還道是彼等流民全無生計,只要給他們田種就不怕他們不會雲集影從,沒想到竟是有這樣的顧慮。」

皇帝看了眼第五巡,說:「這倒也好辦,我本來打算就稅賦一事詔少府、大司農商議,既然你先在屯田的政策上發現了問題,現在彌補倒也不晚。回宮之後我便讓尚書台下詔,凡屯田之民,算賦減半、口賦蠲除,其余稅賦一概減免,由賈公你來擬詔吧。」

賈詡一愣,沒想到還有自己的事,但不過是擬個詔,這本是他尚書分內的事,他旋即答道:「陛下睿鑒,此舉將使關中諸郡流民,皆蒙雨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