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履險如夷(1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387 字 2021-01-14

「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若是河東真的如荀攸與賈詡二人所料那般起事,地近並州的袁紹不可能不鬧些動靜,沒准會趁著河東叛亂隔離了上黨與朝廷之間的聯系,見機攻取上黨乃至並州等處。

結合王允近來的多番舉動,並不難猜出袁紹會采取什么樣的應對。

荀攸到底思慮謹慎,沉吟說道:「春季用兵容易耽誤農耕,如今四方疲敝,無論敵我都不會急於此時。現在離夏天少說還有半年,臣以為至少得調兵馬屯駐馮翊,隨時應對。此外若是開戰,便必要將賊子擊於河東,決不能讓其南入關中,壞了朝廷好不容易打造的屯田基業,所以更得籌備周密才是。」

皇帝想學鄭伯克段於鄢的把戲,先縱容河東豪強叛亂或是有叛亂的苗頭,再迅速派兵將其撲滅。就跟當初皇帝為了扳倒王允、從而不惜坐視李傕等人造反一樣,這個計劃有很大的風險,稍有不慎就會陷入不利的局面。

但若是成功了,卻有極大的利好,不僅能徹底根除河東豪強,借王允一事打壓朝中士人勢力,將皇帝的威權再次登上一個台階;還能拿河東當改革的試驗田,順便將袁紹的野心大白於天下。

危險與機會並存,皇帝處事看似沉穩冷靜,其實在骨子里卻是個冒險主義者。但他謀慮深遠,即便這次有一定風險,但只要運籌得當,未必不能把控全局。

眼下最大的問題不是河東有多少豪強牽涉其中、是否已經私下勾結串聯,而是一旦事發,朝廷該如何及時做出應對,按荀攸所言的那樣,將叛軍限制在河東一地,不使其禍害關中。

「提前調兵屯駐,固然能預先遏制敵鋒,不使其西渡黃河,擾亂三輔。」賈詡淡淡說道:「只是如此一來,恐怕會驚動河東諸人,使其察覺朝廷用意。」

「這倒好辦。」皇帝接下了話頭,說道:「即日起翻修從長安到華陰的驛道,道路務必寬闊,方便大軍急行。此外,再使人預備船只,等時機一到,便可水陸進發,直抵華陰,北上蒲阪。」

華陰縣往北走一段黃河水路就可抵達河東西南的蒲坂縣,蒲阪津是黃河天險上少數幾個渡口。只要能占據此處,派兵在此渡河,便能將河東叛軍攔在三輔之外。

「可使弘農郡典農校尉改屯華陰,既能預籌糧草、又能修整道路、而且」賈詡抬頭看了眼皇帝,又立即低下了頭,說道:「能制不測。」

荀攸心里有些不自在,便道:「河南尹雖有前將軍鎮守,可北有河內張楊、東有陳留袁術,一旦聞警,頃刻之間,恐不能及時入關救急。」

「是啊,可惜計已至此,徒呼奈何。」皇帝似笑非笑的看著荀攸,說罷,又補充道:「弘農的情況,相信劉艾會處置好的。」

「陛下,弘農之於楊氏,猶如汝南之於袁氏,乃一家祖塋、基業所在。」荀攸有些急切的說道:「河東雖說豪強林立,別說高門閥閱,二千石之家也不過寥寥,陛下大可施以雷霆,威懾人心。可弘農則不然,此間牽涉頗多,需得慎之又慎」

皇帝邊聽邊笑,荀攸以為自己會順手將弘農楊氏也一並算計進去,殊不知是對方多慮了:「荀君說笑了,楊氏忠於漢室之心,數百年不曾更易,我豈會放任宵小,侵犯忠良之家」

荀攸稍松了口氣,冷不防聽皇帝又說道:「當初李傕等賊子於弘農舉兵叛逆,也沒見他們拿楊氏如何,可見楊氏威望之巨,便是賊寇亦不敢犯。更何況,王公私底下動作頻繁,楊氏未必察覺不到,興許早有預備,猶未可知。」

等河東叛亂開始之後,身受牽連與波及的各方勢力該如何見機行事,能否及時脫身、自我保全、甚至是在此事中獲利,就得看各自的能力與手段,而不是仰賴皇帝一時的仁慈。荀攸心想楊氏好歹也是與袁氏齊名的高門豪族,數百年處世之道,應該犯不著生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