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杖履相從(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286 字 2021-01-14

可對方眼睛澄澈,如幽幽密林之間藏匿著的深邃潭水,冰冷沉靜、又深不可測。

周忠想從荀攸的眼神中看出什么來,但荀攸掩飾得很好,讓他無功而返。他接著嘆道:「實在是高看老夫了。」

不知不覺間,兩人的車駕已緩緩行到宣平里附近,周忠不曾想到荀攸向皇帝舉薦他為水衡都尉,居然是為了讓自己做荀攸的羽翼。在朝中名望才干皆備的大臣並不多、權位低微、性格弱勢的則更在少數,其中周忠就是這么一個人。他與江夏人黃琬一樣都是從邊郡走出來的名臣,地域與派系上勉強屬於關東的一方。

荀攸正是看中周忠身上所具備的這些特征與烙印,所以才有意和周忠結為盟友,就像是黃琬的背後有弘農楊氏,周忠的背後也能有潁川荀氏。

黃琬有了楊氏的支持,加上其個人在關東士人心中的名望,能夠坐上司空、錄尚書事的位置。而與其在家世、資歷等方面相差無幾的周忠同樣能在荀氏的支持下,坐上三公的位置,甚至還會取得比黃琬更大的成就。

原因無他,就憑周忠背後即將站著的是潁川荀氏,就憑荀攸的才智,以及皇帝的縱容。

畢竟對皇帝來說,臣子的派別內部出現勢力分化,更有利於集權與平衡。

「周公何必菲薄」荀攸不失時機的說道:「廬江周氏與江夏黃氏比起來也不遑多讓,陛下曾於私處言議三公之選,論及九卿之中,除了太常、光祿勛以外,就屬周公最為堪任。」

太常趙溫追慕名利、熱衷機關,事事以奉上為主,有失大臣秉性,若讓他做三公,其德豈能配位至於光祿勛楊彪倒是資歷足夠,但楊氏現今內耗嚴重,對於究竟是鋒芒畢露還是韜光養晦始終沒有一個決斷,也沒有一個領袖般的人物,短期內恐怕很難選出一人走上台前。

周忠心里冷冷的辨析著兩人的優劣,最後竟得出自己才是最合適的人選,只是差一個契機的結論。

他心里不由得被這個結論驚了一驚,眼下這荀攸遞過來的,豈不就是一個合適的契機只要自己把握好了,勢將成為繼其父周景以來,廬江周氏的第二位三公。

不管怎么說,雖然周忠對於汲汲鑽營沒有什么興趣,但機會就在眼前,自己決不能迂腐守舊,坐失良機。

「老夫見陛下施政,看似要再效光武皇帝、中興漢室;其實,學的都是孝武、孝宣皇帝的做法,霸道過於王道。而荀君與平准監賈文和常為陛下籌劃,我還以為荀君哈哈,真是沒想到。」從長安西南的未央宮到城東北的宣平里雖然要花上一番功夫,但周忠每日都要走這條路,對路上所需要花費的時間早已了然於胸,如何不知道車駕正在有意兜圈子

周忠挺身張望了一會窗外寂靜的街道,旋即將目光收回,集中在荀攸身上。

「沒想到如何」荀攸不以為然的回了一句,言語里難得有一點玩笑的意味,他稍稍緩和了氣氛,輕飄飄一句話卻仿佛帶著一絲沉重:「賈令有他的路要走,我又何必隨他」

荀攸鎮靜地看著周忠,一字一句的說道:「我有我的路要走。」

聽得荀攸如此篤定的語氣,周忠忍不住揚起眉頭,微微一笑,沖其頷首道:「荀君到底是荀君,果然正當其稱」

兩人突然開懷大笑起來,一個中氣十足、一個克制低沉。

車廂里驀然傳出的笑聲立時蓋過了滾滾的車輪聲,回盪在車身後對街道上,跟著傳進了比平民所在閭里還要燈火璀璨、仿佛兩個天地的宣平貴里。

周忠笑著笑著,思緒不由得飄到遙遠的廬江郡,自己的兒子雖然死了,但至少還有人能繼承家業。

潁川荀氏尚欲有所作為,如今該是時候給老家寫封家書了周忠心中做下了這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