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柱石之堅(1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159 字 2021-01-14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眾力並則萬鈞舉,人心齊則泰山移。」皇帝說道:「如何凝聚人心,這可是一項大學問。我之所以命太學在軍中宣示教化,除了使人敦睦道理以外,更多的還是要他們知道當兵打仗不僅僅是為了糊口度日,也不僅僅是建功立業,而是為了要保境安民。一飯一衣,皆由民出,為兵者豈能不憫百姓艱難」

高順聽著漸有些糊塗,他只是個校尉,這些道理他大致都懂,可卻不明白皇帝為何要跟他說這么多。

皇帝一直有意抬舉高順,不然也不會將他放在中壘校尉這個職位上,很顯然是打算讓他接王斌的班的,於是他頓了頓,復又繼續往下說道:「我早先以降過詔旨,南北軍的將士待年長退伍之後,可按其當時軍職,分別選派為賊捕掾、五官掾、或是亭長等官。在教習科學過律令的可直接依功按職授任,沒有學過的,先在教習科學一段時日後再行分配。」

賊捕掾與五官掾都是郡縣府中專司負責緝捕犯人、掌盜賊等事的部門官吏,類比於後世的刑偵,而亭長也是負責管理地方治安、盜賊的基層單位。由退伍士兵擔任地方治安長官,既能避免習慣於刀口舔血的士兵返鄉後無法接受苦累的農事,從而被豪強收為打手擾亂治安,還能加強基層治安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皇帝的政策與律令能上下通達。

士兵退伍之後不僅不用重新去種田,而且還能得到一官半職,從參軍到退伍的這一切待遇都是皇帝給予的,由退伍士兵轉化而成的基層小吏自然會對皇帝抱有尋常官吏所沒有的忠誠與擁戴。等到這項制度形成良好的循環和運轉之後,皇帝絕不會擔心自己的政策會被底下的人陽奉陰違,從而還會加強中央對地方基層的掌握,保證皇權下鄉。

這是皇帝根據後世的經驗而復制修改的軍人退伍以及jun zhuǎn警制度,他將這個要言不煩的告訴給高順,其實是對高順寄予厚望:「這一次征討河東,南北軍少不得會有兵員減損,若是有戰死的,一律按禁軍的撫恤規章來辦,給錢、賜田、免賦役、收其子弟遺孤入軍就學。若是有因傷致殘而不能再復從軍的,則依退伍的章程來辦。」

皇帝注視著洗耳恭聽的高順,看著他清白正直的模樣,恍惚間竟想起了舅父王斌蒼老而不失忠直的神態,他沒來由的一嘆,當著眾人的面對高順說道:「舅父老了,軍中的這些瑣事,你身為中壘校尉,得多替他分擔分擔。」

皇帝這番話等若是直接敲定了高順的前途,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等王斌卸任之後,高順就將會是下一任的北軍中候,為皇帝執掌北軍。

上一個被皇帝托付如此信重的還是虎賁中郎將蓋順,可惜他因為一次行差踏錯,而至今前途暗淡。有前車之鑒在,其他人遇到這種事,大都應該謹小慎微,再怎么也得謙辭幾句,以免得最後萬一打了包票卻沒有辦到也不至於摔得太慘,這才是正確的為官做人之道。可高順卻毫不推辭,一股腦的答應了下來,謹然奉命道:「唯末將必竭盡智忠,為陛下走牛馬、填溝壑」

「陛下有此良將,何愁天下不平、漢室不興」賈詡在一旁適時笑著插話道:「臣謹為陛下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