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遠近仰望(1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239 字 2021-01-14

「今四海湯湯,未知所底定,先生之轍跡將安之乎」凝道記終胥符

當初光武皇帝依靠豪強,期年間滅王莽、平赤眉,沒花多少力氣便統一天下,四海賓服。這么做使得地方豪強勢力大量保存,光武皇帝後來想度田限制兼並,用內部斗爭的方式抑制豪強,最後也只能慘淡收場。

前車之鑒,不可不防,皇帝便采取了與光武迥然不同、難度更大的一條道路。放眼中國數千歷史,每一個開創盛世的朝代,無不是從前代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沒有經過一番徹底的動盪與破壞,後繼者就只能背上前人留下的包袱。就如清得天下以後,全盤繼承了明代的弊政,開國初年就有亂象,即便有英主改革,也依然沒有改變明朝沿襲下來的吏治問題。

皇帝敢這么打算,最大的底氣就是自己的身份以及漢室的名望,還有手下這幫良將謀臣、自己作為穿越者的見識。

但他無論再怎么想穩扎穩打,放緩統一的步子,他身周的臣子、天下的大勢、以及歷史的洪流也會推著他往前走,他不走,就會有別人走,這就是歷史的進程。皇帝本來思考過這個問題,甚至設法想過應對的方式,比如先下益州、恢復關中民力,囤積足夠的糧草,再打穩仗。

可當歷史的進程到來之時,皇帝依然會選擇跟隨潮流,而不是阻礙、倒退。

歷史的進程在影響著皇帝的個人奮斗,只是皇帝現在通過賈詡卻發現,這背後似乎還有人在加速統一的進程。

他們自然沒有這么高的覺悟,他們可能純粹是出於自身的利益訴求與抱負,自覺與不自覺的參與到了歷史的進程中去了。

「征郭嘉入朝」皇帝認真的思索著賈詡的這個建議,不禁搖了搖頭,狠心壓下了一睹歷史名人的想法:「郭嘉乃是朱儁幕中軍謀掾,將他征調入朝,難免不會讓朱儁生起別的心思,以為朝廷這是在針對他。何況眼下朝廷又應了駱業所托,要派干吏赴河南任事,還有河內、汝南郡守、陳國相等職也需安排實在不宜多事啊。」

「當初陛下與臣等相商,荀君的先下涼益、穩固關中的三分之策,理應是告訴前將軍了的,卻不知彼等何故置若罔聞。進潁川倒是好說,前將軍乃豫州刺史,守土之責,可他北收河內,壓迫袁紹;東收汝南,進逼袁術」賈詡偷眼瞧了皇帝一下,輕輕說道。

「你的意思是袁氏這兩兄弟若聯起手來合擊朱儁,朱儁未必敵得過。」皇帝說道:「到頭來還是得朝廷派兵援助,只是這樣,局面就會不可收拾。」

賈詡點點頭,復又說道:「荀君所提三分之計,臣從未以為然,不過是搪塞之用」

皇帝擺手打斷了賈詡的話,忽然不勝感慨的說道:「順勢而為吧,讓郭嘉待在朱儁身邊,更能人盡其用。」

「嗯」賈詡怔了一下。

「我等得起,黎庶可等不起,荀君那番話只是應付我,他真正想的恐怕還是想早些安定天下。」皇帝已然換了一副神色,目光炯炯的看著賈詡:「早些克定天下也好,如若真有平定天下的機會,朝廷也不能因此錯過,此事終究是拖不得。」

抑制豪強向來是皇帝最大的願望,若是沒有讓豪強經過戰爭的削弱就一統天下,那時候推行抑制政策很容易引起二次叛亂。而利用戰爭消耗豪強的實力,之後自然就不會再有多余的力氣反抗皇帝的政策。只是眼下他發現自己走入了一個誤區,不能一味的延緩統一的進程,還是要根據情勢的改變相應的調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