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訥而慎行(1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192 字 2021-01-14

「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桓典面色變了幾變,以往鎮靜的語氣罕見的帶有一絲心虛:「陛下,督郵只有糾劾各縣屬吏、案檢非法等責,且為二千石遣吏循行,不得監察郡府。若使督郵行監御史之責,一來無往例可循,名實不副、二來無以糾察郡府,彼又為郡府所舉,易與之包庇縱容,豈非重蹈故事?」

皇帝輕笑一聲,很快給予了反駁,似乎聖意已決,不容更易:「這也簡單,著即詔使各郡督郵一律歸朝廷指派,如吏部轄各郡吏曹掾。再拔擢品秩,居郡丞之右,就再不怕郡守挾制,擾亂監察。」

桓典剛想據理力爭,腦海里驀然想起當初也是在滄池,皇帝對著他、侍中荀攸、少府張昶等一干人,毫無預兆的要推行鹽鐵專營。那個時候他自然是不同意,熟讀鹽鐵論的他素來支持廢除專營,以進本退末,廣利農業的說辭,但事情的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原本團結一致的關東、關西等士人在皇帝的合縱分崩離析。

皇帝馭下,善於因勢利導,這是這兩年來朝野大臣在經過數場圍繞集中皇權的風波後,所得出的寶貴經驗。

桓典並不是愚笨的人,此中皇帝已在言語中透露出重用御史台,使之成為監督中央以及地方的監察系統,只要監御史重設於地方,桓典的官職雖然還是御史中丞,但卻已是握著御史大夫的權柄。只是要想做到這些,就必須重新往地方派遣得力的監察官員,這勢必會引起地方勢力、即當地豪強與郡縣長官的強烈反對。

如果皇帝是真的要推行監御史的制度,桓典自然當仁不讓的幫助皇帝推行下去,甚至不惜得罪地方上的實權派。可若是皇帝要拿這種大事與桓典做利益交換,以桓典的脾性,第一反應就是拒絕。

他也不再虛與委蛇,跟皇帝在對方故意拋出來逼他的幌子做無謂的爭辯,徑直說道:「天下乃陛下之天下,臣忝為職守,日夜憚勤,也是為了陛下之天下!監御史乃便宜之事,何有私利可言?還請陛下睿鑒。」

這等若是公然頂撞了,在一旁侍奉的穆順頓時大驚,本想出口呵斥,但見對方是皇帝的師父、向來又積威已久,一時愣怔了下。而這時,皇帝卻先冷笑了一聲:「這也不假。」他頓了頓,眼神越難以捉摸:「可我聽說治人之本,實委公卿及各司曹掾,得其才則政通人和,失其人則訟興怨結。」

一邊說著,皇帝的視線也向桓典看了過來,桓典性子倔強,不肯低頭,只肯勉強把視線移到地面一塊塊斑駁的石磚上。

皇帝見狀,心里不由嘆了口氣,同樣是耿直的脾性,他忽然覺得桓典比楊琦還要不好打招呼。或許楊琦在剛直之間,還有委婉變通,而桓典卻是有些死腦筋,不肯轉彎。

剛才這番言行舉止,若是其他什么人,皇帝沒准就厲色喝問了,可面對桓典卻不行。

誰讓他是自己的老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