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捕叛追亡(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113 字 2021-01-14

沉重的斫刀頓時將橋面砍得木屑飛濺,馬延這時已翻身逃到一邊,趁對方正在拔刀的時候順手撿起身邊的斷劍,狠狠往前一捅。

青年抬頭覺面前寒光,下意識的抬起左手去擋,他左手上拿著面小盾。在抵御的時候青年沒有一味的憑借小盾去擋對方的刺擊,而是暗中用了巧力,在斷劍刺中小盾的瞬間將小盾往上一抬。那斷劍果然刺穿了小盾,但也被帶離了方向。

馬延一擊不中,刺了個空,還沒反應過來,對方這時已經拔出卡在木頭里的斫刀,狠狠地砍中他的脖頸。

這時一伙步兵及時跑了過來,霎時間就殺散了企圖救援馬延的敵軍。馬延慘叫一聲,伸手死死抓住深入脖頸動脈的刀刃,身側則是數刀砍下,馬延躲閃不得,被亂刀殺死。

殺死了敵方一個校尉,所有人都很高興,但他到底死於誰手,一時有些說不准。

「這當然算咱們一起的。」青年抬手擦去了濺到額頭的鮮血,理所當然的說道:「忘記教化科里講的規矩了么?」

「沒錯!」有人當即附和道:「要學『大樹將軍』,戰時以殺敵為要務,團結眾心,不爭功!」

『大樹將軍』是光武皇帝中興名將之一,征西大將軍馮異,因為他每打完仗從不與諸將爭功論能,而是一個人躲在樹下乘涼,故有此稱。

歷代名將的優良品質與優秀事跡是教化科教習內容的一部分,作為在南北軍中基層推行數年的教化科,也就是底層士卒所稱的『夜校』,這幾年早已有了一套完善的教習制度與內容。由最開始只教習文字,到最後逐漸深入,普及基本律法、宣揚朝廷政策、尤其是歷代名將的事跡融成了故事。

許多出身寒門的士卒不僅可以借由教化科掌握一定的律法知識,以後退伍也能很快接手朝廷分配的亭長、賊曹等職務。而且還能提高軍事素養,加快從底層往上晉升的度。

眾人雖然殺了一個校尉,但也很快從大功中清醒過來,此時協作才是最重要的,按照南北軍的軍功制度,這種功勞理所當然的要作為集體功。

於是眾人一齊贊同那位青年的倡,畢竟要說主功,應該是那位將馬延砍傷的青年才對:「說的很是,我們都聽王平你的!」

這青年正是王平,當初在巴郡被還是步兵校尉的徐晃收入北軍、改回本姓的少年,在隨軍至長安訓練後,兩三年的時間里已經是寶劍初礪了。

混跡行伍三年,他至今仍是普通的一員伍長,但他善於結交、又多見識,故而很多人都服他。此時他開始號令眾人繼續隨他追擊,眾人也無不應諾,而此時身後卻跟上來一大批人,當中一人頭戴兜鍪,手持寶劍,正是步兵校尉趙雲。

他大踏步向前行進,在滑膩的橋面上如履平地一般,所過之處無不死傷一片。他殺人居然帶著難以描述的從容輕快,雖然是步戰,但卻像是騎在馬上以居高臨下之姿,對地上毫無反擊之力的敵人肆意誅殺。王平呆呆的看了一眼,立即回過神來,帶著身旁諸人緊跟著大軍一同行動。

趙雲揮手一劍殺死一名敵兵,見到顏良的背影就在對面不遠處,正欲鼓足余勇,眼角余光忽然一瞥,好似想到了什么,略帶贊許的看了一眼王平。</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