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八章 華陽道上(2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071 字 2021-01-14

「滿朝公卿。」董承悶悶的說道:「黃子琰、楊公挺等人性情耿介剛直,言語間多鋒芒,這是彼等的本性使然。可皇甫嵩算什么?一個對董卓都能屈膝跪迎的人,哪還有顏面對我不假辭色?難道我還比不過董仲穎么?」

董鳳覺得這個說辭不太吉利,趕緊放下簾子,以免這番不遜之言傳播出去:「董卓篡權逆臣,豈能與董公相比?此話萬萬說不得。」

他們三人剛從槐里返程回來,槐里是右扶風的治所,同時也是目前京畿留守兵馬的駐扎地。這支兵馬約有一萬多人,數量不多,卻實力不俗,主要是驃騎將軍皇甫嵩的舊部、以及平狄將軍馬騰歸順朝廷後精簡的部眾。

自從皇帝率南北軍東征以後,三輔乃至於西北的防務重擔就全壓在了當前朝中軍事最高長官、驃騎將軍皇甫嵩的肩上。皇甫嵩愈老彌堅,絲毫不敢怠慢,皇帝剛一離開,他便直接住進了軍營里,每日操練,仿佛重新過上了往昔枕戈待旦的日子。

胡邈瞅了一眼董承神色,知道要勸慰對方須得對症下葯,於是說道:「皇甫嵩遠離長安,躲在軍營里,說是不敢絲毫松懈,倒不如說是刻意逃避。」

看到董承探詢的目光,胡邈點頭肯定的說道:「此人早已不復當年之勇,年齒愈長,憂讒畏譏之心便愈重。他早已不是第一次躲避紛爭了,當年董卓擅專,他不敢反抗;王允與天子作對,他不敢出聲。如今董公與趙公等人不諧,他又豈敢夾在中間為難?」

皇甫嵩被皇帝在臨行前授予了持節、督雍涼並三州軍事的權力,雖然不如司空趙溫、太尉董承等人掌朝廷那般重要,但也是一份舉足輕重的力量。董承有感於時局變化,想要籠絡皇甫嵩,多次借口留守公卿集議要務,點名讓他參與,皇甫嵩卻堅辭不出。甚至董承私下派去的若干信使,皇甫嵩也是避而不見。

對於皇甫嵩的軟硬不吃,董承實在有些惱怒,於是在胡邈等人的建議下,董承遂以犒軍的名義,帶著一干人等出城趕赴槐里。心想這樣他總不會不見了,沒想到皇甫嵩見了他以後三言兩語就將他打了,而且是當著全軍將校的面,一點沒給任何私下會晤的機會。

董承悻悻而返,在路上自認被折了顏面的他大雷霆,胡邈等人為了寬慰他,先讓其他人從別處入城,他們則走橫門入,想逛一逛東西市緩解情緒。

「如今不是任他避開紛爭的時候。」董承目光一動,凝聲說道:「此次東征,南北軍精銳盡出,京畿空虛,就靠著皇甫嵩麾下一萬多人守著。涼州萬一有事……」

「以往尚可談及『萬一』,但今日既見皇甫嵩,以彼等之嚴防,可以顯見是如此了。」董鳳輕聲說道:「朝廷忙於應付二袁之亂,韓遂素存反志,豈有不趁此謀逆的道理?但觀天子出征前以軍事托付、皇甫嵩終日備戰的樣子,司空趙公心里恐怕也有計較,這幾日,他甚至還請董公調撥一批軍械糧草運赴槐里。」

「可我偏就不知道。」董承頗有怨氣的說道:「若是韓遂造反,天子是不欲我插手此事么?既如此,我又何必留下來?」

胡邈寬慰道:「此事到底沒有個定論,韓遂反跡未露,誰也不知局勢會如何。近日我遣人打聽,長安東西市仍有不少胡商涼人,絲毫不見涼州有何動靜。」

興漢室</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