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言之甚殷(1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1120 字 2021-01-14

「君有命,大夫則與士展習其事。」【周禮注疏】

長安太學,治劇科學舍。

隨著三聲鍾鳴,寂靜的學舍終於傳來一陣擱筆離席的嘈雜聲,久坐疾書的太學生們仍挺著酸脹的腰背,耐心聽著教習治劇科博士常洽作最後訓誡:

「算到如今,爾等入太學已有四年了。」常洽是蜀郡江原人士,早年入仕,久歷地方為官,口音駁雜之余,仍帶有巴蜀的綿軟:「太學廢而復興,也是自初平三年始。爾等是天子欽定太學新制的批學生,今後能有怎樣的光景,不單是驗證爾等自身的才干,更是驗證我太學新制的成效所在。」

眾人早因寫了一下午的策論而腰酸背痛、精疲力盡,見常洽又在習慣性的老調重彈,他們忙趁此機會彎腰作揖,口中稱喏,其實是借由這個動作舒緩脊背。

這間學舍甚大,原來是明光宮的一間偏殿遺址,正好能容下第一屆兩百名治劇科學生。兩百人眾口同聲,一起向常洽拜倒的場面十分令人震撼,雖然他們不只常洽一個老師,但按照太學尊師重道的規矩,學生對任何一個老師都要行弟子禮。

常洽不知道他們的想法,但他卻很滿意眼前這批學生的態度,更滿意這一批學生的素質。

開門收徒一直是每個士人的夙願,但往往拘於名氣學識而收效甚微。席上揮袖如雲,門下聽者如林,這樣的場面只有鄭玄、盧植、馬融這些大儒講學時才會出現。

可常洽一個益州出來的普通士人,因為僥幸與司空趙溫同鄉,居然以花甲之齡躋身太學,成為治劇博士,座下直接教導的四個年級的學子共八百人。再過幾年,等他七十歲的時候,受過他教導的學子將上千人,這在以前可是大儒才有的待遇!

何況這些人學成之後完全由朝廷安排官職,根本不需常洽動用他稀薄的人脈疏通關節、或者為彼等養望出名,成材的機會更比那些私學門生要大。也怪道這兩年有不少如他這般的普通士人、儒者,擠破腦袋都想進太學教書,回想起一開始初建太學的時候,許多名儒因為抗拒太學五科的新理念、不肯入學教授的場景,簡直如天壤之別。

常洽內心感慨萬千,且不論這些學生在太學不止拜他一個老師,只要他教過這些才俊,有一段『師生之誼』就很滿足了。

太學生們抬起身來,看到台上白蒼蒼的博士面色平靜如常,用輕快的聲音接著說道:「按太學四年學制,這一次本該於九月,就要將爾等集中在明堂策試,選官任用。但天子東征,一切事務從緩,都要等東征結束後再說。」

雖然知道內情,但仍有幾名衣著朴素的學子插嘴道:「那要在什么時候?」

常洽抬眼看去,一雙老眼依稀看到那人穿的是太學放給貧寒學子的秋衣,衣服經過長期搓洗,早已變得又破又舊。他心知對方是怕虛度光陰,急於出仕,於是道:「承明殿仰承詔旨,近日將下政令,凡入學四年之人,在策試之前,一概先散入地方為吏,熟悉政務,名曰『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