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一章 居心遠志(1 / 2)

興漢室 武陵年少時 2128 字 2021-01-14

「五軍交至,必有其力,此擊強之道也。」【吳子·應變】

「寧我負人,無人負我乎?」郭嘉洗凈了手臉,安靜的站在曹操身後,屋外的雨聲嘈雜,他知道曹操的心里一定很不安靜:「這下曹公稍安了吧?」

「男兒丈夫,沒什么過不去的。」曹操依舊看著雨,淡淡道:「自從反正歸順以來,我便知道遲早會有今日。」

人以利合,以利分,曹操很久以前就能冷靜的接受這些事情,早年的熱血感性總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散去。何況這是必不可少的陣痛,理智、冷靜才是一個合格政治家必備的素質,曹操望著雨出神沒多久,忽然說道:「朝廷接下來行軍用兵,是如何籌劃的?」

郭嘉伸手在檐下接了幾滴雨,正色道:「張遼已然帶著張郃、法正一行兵馬奉詔北上了,彼等麾下兵馬算上鄴城降卒,少說也有兩萬人。等到了博陵,匯合劉虞所部殘兵後,便可直攻易縣。」

「易縣?此處位置絕佳,截斷此路,袁家父子就將分隔兩地,的確是妙招。」曹操其實還有話沒有說,當初袁紹與公孫瓚最後大戰的焦點就是易縣,如今袁氏最後的生死之戰也是易縣,其中巧合,不免讓人唏噓。

曹操口中說道:「只是袁本初在渤海休整了一個冬春,再如何也該養出幾分銳氣來了,危急時候,他不會眼看著幽州有失的。」

「曹公是說牽招?」郭嘉自問自答的點點頭,輕松說道:「說來好笑,曾經坐擁精兵良將無數的袁紹,手下竟只有一個牽招可堪大用了。」

他將伸出去接雨的手收回來,隨意的甩了甩上面冰涼的雨珠,繼而說道:「曹公可知道劉備與牽招少長河朔,英雄同契,為刎頸之交?天子招劉備入清河陛見不是沒有來由的,不論朝廷有無這個打算,有周公瑾、太史子義等行跡在前,劉備如何也是會主動說降牽招。」

「劉玄德自詡仁義,這是他會做的事情。」曹操譏笑一聲。

「到那時牽招麾下數千精騎,安能不率眾來投?」郭嘉似乎覺得很沒意思,也不知是看透了這些、還是覺得沒能更刺激的打上一場:「至於在袁紹派至河間主持軍事的外甥高干,他實在算不上什么人物,不足道也。」

不是所有人僅憑一個『君臣之義』就會盲目擁戴袁紹,自從袁紹擅自擁立劉碩為帝以後,身邊不少人對此頗有微詞。他強盛時自然沒有這些聲音,而當他落到如今這般田地時,不滿他倒行逆施、不願給袁氏陪葬的一群人便漸漸膽大起來。何況皇帝才是貨真價實的漢家正統,如今大義、形勢都在皇帝這邊,不是誰都像審配這般一門心思的做反賊。

譬如冀州各處紛紛反正,向皇帝示好的豪強、譬如各郡投降倒戈的袁氏部將,大廈將傾,他們自然要作猢猻散。牽招也是同樣,他本來面臨的難題是頭上有袁熙、高干兩個袁氏親族約束,如今有劉備這個引薦人、又有張遼大軍壓境,制造機會,牽招投誠實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更何況,曹操知道皇帝已為此遣派了越騎、長水兩營騎兵過去助張遼一臂之力:「以張遼之勇、法正之謀,燕趙之間,不過數戰可決。旬月以後,當是兵圍南皮,合力破袁的時候了。」

「當不至如此迅疾。」郭嘉搖頭否定道:「討服袁熙之後,仍要防備入寇幽州的烏桓、鮮卑等族。而袁紹蓄養日久,必會趁隙作亂,且觀天子只是移師武邑,不作進取,就知道南北軍不單要策應燕趙戰事、還要時刻留心雍涼。」

曹操略一思忖,便已明白,雍涼一亂,家小俱在關中的南北軍勢必會士氣大挫、軍心不穩,稍有不慎恐怕嘩變都有可能。所以皇帝只派張遼率所部兵馬迎擊袁熙,而沒有率領全部兵馬與張遼互為配合,同時出擊,剿滅袁氏。可是讓他疑惑的是,韓遂既然都能威脅到關中了,怎么皇帝麾下的南北軍還沒傳來任何一絲不好的動靜呢?

「南北軍是朝廷的精銳,也是天子用來應對不測的一支兵馬,武邑往東可入渤海,往北可至易縣,由此可震懾袁紹不敢妄動。」郭嘉看出曹操眼底的疑惑,輕聲笑道:「至於為何軍心不見亂,除了天子治軍恩威並施、深得人望以外,再等曹公有朝一日親入南北軍,見到所謂的『夜校』以後,就知道緣故了。」

他能這么輕描淡寫的與曹操介紹,其實是早在覲見皇帝時,近距離的見過一次,當時便稱奇不已。也就是那個時候,他才斷定南北軍橫掃天下之勢不可阻擋,無論是換哪個將領,都無法取代皇帝在南北軍心中的地位。

曹操對此不免心生好奇,只是看郭嘉神秘的語氣就知道這定又是皇帝的手筆,他不止一次的感慨了:「只恨我不得早一日面見陛下,若非天佑漢室,焉能有此英惠之主?現在想來,當初靈懷皇後孕時,屢服猛葯而胎穩不動,又數次夢見負日而行,可見誠乃天賜。」

這個故事的來源並不可考,起初人都當是笑談,可越到如今,就越有人信以為真。

郭嘉略嘆一口氣,似若無意道:「孝武皇帝未誕時,孝景皇後王氏也是夢日入其懷。」

曹操訝異的抖了抖眉,不再說什么。

安平國,武邑。

就在曹操上疏請求增派樂進隨軍西行被皇帝准許以後,他立即打點兵馬,率部沿黃河西上,至清河匯合夏侯惇以後,便一路全西行而去。在此期間,荀攸也見到了自稱無依無靠,趕來請求托庇的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