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難(1 / 2)

寒門禍害 余人 1152 字 2021-01-14

聖壽宮,被夕陽染紅。

身穿道袍的嘉靖正盤坐在八極蒲團上,接過大監遞過來的赤色丹葯,放入嘴里含著,接過一個裝著晨露的精美瓷瓶,仰頭咕咕地兩口,將丹葯咽入腹。

丹葯入腹,腹慢慢散發出熱量,然後傳遞到整個身體。在這微涼的月里,身體顯得暖洋洋的,讓人感到很舒服。

只是讓他極為不明白,這種神丹如此神奇,為何到了嚴嵩腹,卻因此而大病一場呢?有時不得不感慨,這嚴老頭果真如他常掛嘴邊,確是一個福薄之人。

在服用丹葯後,嘉靖整個人精神了不少,又翻開面前的奏折。

雖然已經十幾年不上朝,但他對政事極為關心,很多政務都是親力親為,大部分奏折他都會進行翻閱,了解著朝廷的狀況。

只是最近讓他卻有些煩躁,自從唐順之提出「倭寇之患在於市舶不開」這個觀點,關於開海與禁海的爭論又重新燃起。

卻不知道是誰,將他在殿試閱卷偏向於開海的意圖透露到外面,現在兩派的爭論點都迅速地聚攏到市舶司。有人將市舶司捧到了天,有人將市舶司踩到了污泥,雙方各有各的說詞。

捧市舶司的,則以宋朝為例,每年進項多少,仿佛這是一條堪比鹽鐵的財政收入;踩市舶司的,則以朝貢事件為例,引來了多少貪婪的倭寇,讓多少的百姓死於刀下,仿佛這是一條禍國殃民之舉。

「或許是朕錯了!」

嘉靖又將一本折子放下,悠悠一嘆。

在唐順之的奏子送上來的時候,他當時極為興奮,因為這個奏子解決他對金銀的向往。

若這奏子的方針是對的話,那大明不僅從市舶司得到一項收益,而且江浙的倭寇問題得到緩解,將會節省一大筆的軍費開支。

這一加一減,那大明的國庫就不會如此窘迫,而他亦不需要為修道家建築所煩心。

只是在這股興奮勁過後,他漸漸地冷靜下來。意識到唐順之只說了其一種可能,事情還有可能朝著另一種可能發展。

若重開市舶司,讓到好不容易穩住的東南局面變得更糟糕該怎么辦?若是東南形勢驟變,需要投入更多的軍費,那又該如何是好?

如果重開市舶司的舉措,一下子波及到整個大明王朝,那他的修道事業還要不要進行下去了呢?

「市舶司萬萬不可重開,一旦重開,倭寇必將借勢而來,東南必將危在旦夕。屆時,國庫稅入將全部撥往東南……」

嘉靖拾起一本奏子,看著奏子在痛斥市舶之弊,當真讓他有種扎心之感。特別這里提及項軍費支出,令他亦是頭大如斗。

當年收復河套的戰略方案極有前瞻性,但他為何最後選擇反對了,甚至不惜將夏言給砍了頭呢?這建功立業是他所想要的,但要動用巨大的軍費支出,從而影響他偉大的修道事業,卻是萬萬不能。

如今選擇再度擺在他的面前,重開市舶司恐怕沒有他最初時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可能影響到他的修道大事業。

「主子,徐閣老、禮部尚書吳大人、錦衣衛左都督陸大人在殿外求見!」黃錦邁著小碎步走進來,輕聲地匯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