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6章 賢君?(1 / 2)

寒門禍害 余人 2131 字 2021-04-01

AK小說 www.06ak .com,最快更新寒門禍害最新章節!

登基當天,定國公徐延德、成國公朱希忠、英國公張溶和駙馬都尉李和等勛貴一大早分別前往太廟、社稷壇和南北郊進行祭告。

裕王朱載垕先是來到嘉靖的靈柩前進行祭告,接著換了代表帝王的袞冕祭告天地,再回到太廟祭告列祖列宗。

這些祭告禮節並不繁瑣,主要是路程並不近,時間悄然來到了中午,剩下來則是最重要的——即位儀式。

經過一番折騰後,一千多名文武百官來到紫禁城的午門前,將以全新的面貌走進這一座象征大明皇權的宮殿。

午門前呈「凹」字形,城門上有城樓,設有鍾鼓,由鍾鼓司的太監掌管。

隨著吉時到來,鍾鼓聲便在這個紅牆琉璃瓦的宮殿群中跌盪回響,而厚重的兩道紅漆金釘的掖門紛紛地打開,有一支手持畫戟的御林軍整齊地從門城中跑出來列陣兩旁。

文臣由首輔徐階率領從左掖門入,勛貴由定國公徐延德率領從右掖門入。

穿過深長的城門洞後,呈現在面前的是一片開闊的地帶,地面是青磚鋪地,中間是橫跨五座漢白玉材質的金水橋。

一行人來到金水橋前,在這里整理好衣容,然後整齊地從金水橋而過。穿過了第一座金鑾殿(皇極殿),便來到方形地基上的中極殿。

此時中極殿前的漢白玉護欄前站滿了身穿兵甲的大漢將軍,令到這里充斥一股肅殺之氣,無形中增加了幾分皇威。

「進——殿!」

黃錦的聲音從殿中傳出,而後經過擴音般,站在殿門口處的兩名小太監當即高聲喊道。

以徐階為首的文武百官再次整理衣容,便是魚貫而入,來到了殿中。只是人數實在太多,一幫低級官員只能站在殿外。

中極殿早前被雷火燒毀,現在重建還不足兩年光景,令到這里的一切顯得很是嶄新,甚至空氣中還殘余著一絲揮之不去的油漆味。

按著朝堂站位的規則,第一排站的是三孤三師的從一品官員,除了閣臣和加賜的工部尚書雷禮外,還有一些被授從一品虛銜的勛貴亦是排在前頭。

只是文臣和武職早已經形成了兩個不同的系統,已然是以文臣為尊。由於雷禮主動謙讓站到最後,林晧然已然是站在文臣的第四位,牢牢地霸占在第四把交椅上。

在一陣宮廷的禮樂聲中,頭戴黑色蟬翼冠的隆慶帝朱載垕出現在這里,第一次坐上那一張金光璀璨的龍椅。

這里還安排著一個「百官送寶」的環節。在某種意義上,這是文武百官認可了隆慶這位新皇帝,由代表文武百官的首輔徐階獻寶。

那份《登基儀注》再度發揮作用,隆慶按著《登基儀注》的流程進行了應答,而後讓尚寶卿將此寶收藏妥當。

「臣等叩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看到儀式完成,文武百官一起向新帝行跪拜之禮道。

這個無疑是一個久違的聲音,上一次這個宛如海嘯般的聲音在中極殿響起的時候,已然是要追溯到二十多年前。

只是從今日開始,隆慶作為大明王朝皇帝的身份正式確認,這種聲音以後會經常出現,一個全新的時代悄然拉開了序幕。

「眾……眾愛卿,平身!」隆慶第一次面對滿朝文武大臣排山倒海般的萬歲聲,顯得有幾分緊張地抬手道。

黃錦在旁邊見到隆慶這個舉動,眼睛顯得頗為復雜的模樣,最終轉為深深地一嘆。心里其實亦是清楚,他站在這里的日子恐怕亦是不長了。

「謝皇上!」

文武百官再度行謝禮,這才規規矩矩地從地上起來。

對於新鮮事物,人們都是有著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而這里官員並不例外。他們抬頭望著坐在龍椅上有「寬仁」之名的隆慶帝,很多人的臉上浮起了興奮的表情,甚至對未來產生了幾分期待。

只是論到興奮,卻是要當數歐陽一敬、胡應嘉和張憲臣這幫科道言官。

他們為何在嘉靖朝夾著尾巴做人,那是因為嘉靖根本不按常理出牌,不僅一言不合就采用廷杖,而且丟到詔獄拷問都是家常便飯之事,甚至直接下令咔嚓掉腦袋。

雖然博得一個美名的收益良多,但如果真要掉腦袋,那一切都不值當了。

據他們所知,這位隆慶帝很是寬仁,這面相一看便知道是要立志做明君的好皇帝。

正是如此,他們在熬走了嘉靖之後,無疑是迎來了一個美好的時代,一個能夠讓他們這幫言官將才能發揮到至極的好時代。

隆慶帝坐在龍椅上顯得很不自然,然後被殿中的百官不停地打量。

黃錦先是向百官警告性地咳嗽了一聲,這才向隆慶進行請示,然後向著在場的文武百官宣讀了《登極詔》。

這份《登極詔》針對嘉靖時期存在的問題,一共提出了三十項興革措施,而此次的執筆人正是隆慶最信任的老師高拱。

高拱對徐階的不作為早就看不順眼,亦是借機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恨不得將自己平生的所有抱負都寫在上面。

若不是考慮到歷代皇帝的《登極詔》篇幅都限制在二百字左右,他是恨不得寫出一字冊子,然後狠狠地甩在徐階的臉上。

當然,有些舉措還是要依照祖制,其中便包括:「減免明年天下一半的田稅」和「減免嘉靖四十三年以前所繳納的田賦」。

免稅和減賦是歷代新帝的慣用做法,只是減免幅度的大小不一而足。

不過熟知大明財政的官員卻是不得不為明年的財政擔憂了,雖然做出這種決定容易,但大明財政已然沒有這個資本。

一些官員則是扭頭望向林晧然,知道這些事情恐怕還得依仗這位有點石成金之術的林閣老。

林晧然則是將注意力放在隆慶帝身上,臉上不由得閃過一抹擔憂。

隆慶跟著獨斷專行的嘉靖簡直像是兩個極端,從他身上看不到半點主見,《登極詔》更是全由高拱說了算。

這種君王是一個好事,但亦是一個壞事。

因為大明百姓確實需要一個不像嘉靖那般胡鬧的皇帝,但大明百姓亦需要一個能夠將他們拉出水深火熱生活的皇帝,而隆慶已然已經不具備後者的技能。

只是大明新帝是如此的品性已經是既定的現實,這是他當下無法改變的事情,似乎亦不用特意進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