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方便面(1 / 2)

電影人傳奇 青城無忌 1791 字 2021-01-14

鍾惦非知道許望秋的水平,相信許望秋的文章會是一篇見解獨到、鞭辟入里,令人信服的好文章;不過當他真正讀完這篇兩萬多字的長文後,依然震動不已。

整篇文章詳細論述了中國電影當前存在的問題,以及接下來會面臨的問題,並結合世界電影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可以說是一篇前瞻性極強的好文章。

唯一的問題是許望秋的觀點跟整個主流電影圈是反的,主流電影界希望向歐洲學。

不過這沒什么不好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嘛,有爭論才能進步。

有這樣的年輕人冒出來,是中國電影之大幸啊!

與此同時,劉林發現許望秋臉色陰沉得快滴出水來,看上去十分嚇人,心想望秋看到什么了,怎么氣成這樣,不由問道:「望秋,你沒事吧」

許望秋抬頭看著天花板,長長地嘆了口氣:「我沒事,只是覺得自己太沒用了。有些事情明明知道,卻什么也改變不了,真的是太沒用了。」

劉林正想問到底出什么事了,旁邊的鍾惦非放下手中的稿紙,感嘆道:「望秋,你這篇文章寫得好極了,中國電影現在太需要這樣的文章了。」

許望秋苦笑著搖頭道:「現在電影圈大多認為該向歐洲學習,我這篇文章發出來,也不會起什么作用的。」

鍾惦非笑道:「這可不像我認識的望秋啊,怎么說起喪氣話來了如果寫文章不行,那你就拍電影嘛,用電影來證明你的觀點。你的思維和理念都是超前的;劇本也寫得極好,我相信你拍出來的電影一定不凡。」

許望秋當然知道電影是自己理念的最好證明,巴贊理論能夠風行一時,就是因為戈達爾等人用電影證明了他的理論。許望秋巴不得能馬上拍電影,但顯然不可能,哪怕張小平答應過許望秋,只要劇本通過秀影廠審查,就讓他來拍。畢竟現在許望秋才剛進北電,秀影廠不可能讓一個剛進大學的年輕人來主導一部影片。

許望秋非常無奈,嘆了口氣道:「電影廠不可能讓我拍,而北電沒有錢,也沒有拍電影的指標,向銀行貸款都不可能。」

這個時代拍電影是計劃經濟,電影局每年會給不同的電影廠發放不同的生產指標;比如北影廠20個指標,秀影廠8個指標。這個時期拍一部電影的成本大概4,50萬,而電影拍完之後,只要能通過審查,中影公司會以黑白片50萬,彩色片70萬的價格收購。只要過審的國產影片,中影公司一定會買,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如果電影廠資金有問題,可以拿電影局的生產指標去銀行貸款。不過北電手里沒有生產指標,想貸款都沒辦法。

鍾惦非看著許望秋似笑非笑地道:「如果你想拍,我倒有個主意。」

許望秋聞言一喜:「請鍾老指點!」

鍾惦非壓低聲音道:「你先把劇本寫好,然後在學校找個老師,以聯合執導的名義去找學校領導,讓他們找文化部借錢。等片子拍完,把錢還給文化部就是了。」

許望秋眼前一亮,猛然想起北電青年電影廠就是這么成立的。青影廠第一部電影是櫻,上一世許望秋在北電的班主任是櫻的副導演,他講過櫻是怎么誕生的。1979年導演系詹相持老師寫了劇本櫻,學校覺得劇本很好,決定拍成電影。但拍電影需要錢,根據計算如果按照普通電影拍,成本要50萬,北電拿不出這筆錢。即使是按教學實習片拍,也需要20萬,北電同樣拿不出。

在這種情況下,北電就去找文化部借錢,表示等中影收購後馬上就還。北電教學實習處的老師在文化部跑了很多趟,最終從財務司司長那里借到了十五萬塊。

電影拍完後,北電不想用別人的廠標,就說咱們的電影為什么要讓別人出品。於是,由學院黨委出面,到電影局申請,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制片廠,也就是青年電影制片廠。

許望秋覺得從文化部借錢是拍電影的唯一途徑了,感激地道:「謝謝鍾老指點!」

從新影廠出來,許望秋和劉林到附近的商店買面和調料。在賣面的櫃台,許望秋被一包新奇的玩意吸引了。透明的塑料袋里裝著十二塊手掌大小的方塊,這些方塊都是干面條,彎彎曲曲的,像一條條整齊排列的波浪線。大塑料袋上寫著商品的名字「油炸方便面」,旁邊的標簽上寫著「一袋一斤糧票」。

在這個時代見到方便面,許望秋倒沒有感到奇怪。當初他讀北電78級回憶錄的時候,看到過78級學生吃方便面的記錄。當時他非常驚訝,70年代末就有方便面了嗎上網一查,發現70年代國內還真有方便面。

國內的方便面生產始於1964年,當時北平食品總廠用手工操作曾用鴨油生產油炸方便面。到了1970年,中國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魔都益民四廠誕生,它采用高壓蒸面油炸工藝,用自己研制的設備年生產出200萬袋方便面,標志著中國方便面生產正式起步。

劉林見許望秋盯著一個塑料包怔怔出神,順著目光看了看,好奇地道:「油炸方便面,這是什么東西」他跟許望秋開玩笑:「是方便的時候吃的面嗎」

許望秋回過神來,笑著解釋道:「不是方便的時候吃的面,是這種面吃起來非常方便。它不需要煮,直接用開水泡幾分鍾就可以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