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正式啟動(2 / 2)

電影人傳奇 青城無忌 1804 字 2021-01-26

3月15日,出口公司在大會議室舉行5.1聲道項目啟動會議。數字研究所所長劉勝全主持會議,公司領導王嵐西、胡建等人,公司部分研究員,以及中科院計算機所、聲學研究所、魔都光機所的部分領導和研究員出席會議。

王嵐西在講話時指出,5.1聲道是從文化部到囯務院都非常關注的項目。中國電影現在還處在單聲道時代,遠遠落後於世界。只要我們能搞出5.1聲道,那我們就能夠實現飛躍,趕上發達國家的水平。

隨後劉勝全對國外聲道系統的發展和研究情況進行了簡單介紹,他在講話中表示,現在國外搞多聲道研究的企業研究方向是將聲音轉換為數字信號,存儲在膠片上,通過讀取頭讀取,由於膠片的存儲空間有限性,不可能在短期突破,他們要搞出5.1聲道至少要五到十年。而出口公司要搞的5.1聲道則另辟蹊徑,將聲音存儲在光盤上,大大降低了研發的難度,完全有可能搶在歐美國家之前搞出5.1聲道。

在場研究員們聽到這話都非常振奮,要是真的能搶在歐美之前搞出5.1聲道,那將是一次空前的壯舉。他們一個個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馬上開始研發。

在隨後的幾天里,眾人開始討論5.1聲道該怎么搞,有哪些技術難關需要攻克。

經過討論,眾人一致認為要搞出5.1聲道有三項技術難關必須攻克,如何將數字信號記錄在膠片上;如何讀取膠片上和光盤中的數字信號;如何將數字信號記錄到光盤上,並進行讀取。

為了盡快攻克這三項技術難關,眾人都認為應該分為三個小組進行攻關。等攻克三項技術後,大家到數字研究所集中進行研究,齊心協力搞出5.1聲道系統。

經過討論,最終確定由聲學研究所負責將聲音轉換為數字信號,記錄到膠片上;計算機所負責讀取頭的研究;魔都光機所負責數字音頻信號在光盤上的記錄和讀取。

不過這里存在一個問題,就是三個研究所在各自領域內都非常強大,但現在他們要攻關的難關卻涉及到其他領域的技術。比如聲學研究所精通各種聲音,但不懂數字技術。要將聲音轉換為數字信號記錄到膠片上,就涉及到數字技術。

要是各個研究所自己搞,那研究的速度會很慢。大家都認為有必要從其他研究所抽調研究員,加入三個團隊,協助他們進行研究,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三項技術的公關。

數字研究所擁有懂聲學、計算機、激光技術的研究員,於是,數字研究所的大部分研究員在出口公司屁股還沒坐熱,就被分配到三個研發團隊,協助他們進行攻關。

這么做的好處很多,他們在三個研發團隊,出口公司能更好的掌握三個團隊的研發進程;要是有什么問題,他們也可以隨時上報公司,由公司協調解決。

會議結束後,三個研發團隊的研究員回到各自研究所,開始全力攻關。數字研究所的研究員也分別入駐三個研發團隊,協助他們進行攻關。

許望秋和劉勝全他們並沒有因此閑下來,數字研究所的籌建工作還在等著他們。他們既要往設計院跑,請建築專家為數字研究所設計研究大樓,還要解決留守研究員的研究項目,以及設備問題。

數字研究所留守的研究員主要從事數字圖形和可視化研究,搞這種研究離不開計算機。如果沒有計算機,就像士兵沒有武器,是無法作戰的。於是,許望秋找到許望川,讓他聯系張炫龍,進口了三十台ibmpc/xt計算機。其中二十台計算機分配給了數字研究所,剩下十台則分配給出口公司,實現數字化辦公。

這批計算機都附帶了應用軟件,有文字處理軟件 wordstar,表格處理軟件 calcstar,數據庫軟件 dbase。只是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員,除了許望秋外,其他人都沒用過計算機,根本不會使用。於是,指導公司員工的任務自然就落到數字研究所的研究員身上了。

就在忙得不可開交之時,許望秋接到了部里的通知,讓他和電影代表團一起前往香江,參加即將在香江舉行的「八十年代中國電影精選雙周展」。

這次「電影雙周展」是由銀都機構與繽紛電影公司聯合主辦,時間從4月2號到4月15號。文化部對此次展映活動非常重視,派出了高規格代表團,由著名電影藝術家謝添為團長,電影局外事處副處長陳剛為秘書長,包括導演白沉、李文化、田壯壯,演員張豐毅、馬曉偉、龔薛等人,帶著包括《城南舊事》、《大橋下面》、《獵場札撒》在內的十四部新片,到香江進行為期十四天放映。

許望秋本來就打算在戛納前到香江走一趟,搞點動靜出來。現在部里讓他到香江參加「電影雙周展」,自然是求之不得。於是,他便以副團長的名義,和代表團一起登上了前往香江的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