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八章 禹聖故法泗水清(一)(1 / 2)

冬天還未過去,沛縣卻熱的可怕。

在新年到來之前,墨者履行了當初的承諾,那些提前完成了自己份額任務的農夫們,披紅掛綠地在六鄉之間巡游了一圈,引得沛縣許多人前來觀看。

不知道唱啞了多少少女的嗓、不知道觸動了幾多村娘的心,一種嶄新價值觀下的「英雄」人物們得到了他們所應得的種種精神上的獎勵。

回去之前,墨者也履行了對他們的物質獎勵,幾十件嶄新的鑄鐵鐵器隨著充滿榮耀的眾人一同返回了他們的家。

他們拿回去的鐵器,自然是經過了退火的,也自然是冰涼的。

但他們拿回去的鐵器,卻像是仍舊燒的通紅,將沛縣這一潭已經不一樣的池水燙出了無數滾沸。

那些曾經存在於樂土讖經中的事物,其實沛縣民眾已經看到了許多。

但像是鐵器一樣似乎是一切基礎的、與農耕息息相關、沒有就沒有樂土中農夫生活的重要事物,卻還是第一次大量地走入村社。

墨者忙完了第二次的勞役征召後,似乎一切暫時都步入了正軌,並不像是之前幾個月那么忙碌。

沛郭鄉最大的那間屋內,公造鑄正拿著幾件剛剛完成的鐵器,和一群墨者說著什么。

建立的冶鐵爐已經實現了正常的運轉,退火法和鐵范法保證了源源不斷地鐵器供應,檢驗之後的質量也算是可以。

他講完之後,眾人都看著適,作為宣義部的部首,宣義部的重要性逐漸體現出來,民眾的情緒與宣義部的作為息息相關。

「第二批勞役征召的人,情緒很高。畢竟咱們也不是不給錢,再說給的錢也可以購買鐵器。」

「澆鑄、制模、冶煉這些事,還是需要更多的人手。這個在各個巨城大邑地,還要盡快收攏一些。這些人一定要長久做一件事,這樣才能愈發熟練,做的也能更快。」

適想了一下,又說了一些挺隱秘陰暗的道理。

「為什么非要從外地招人?本地農夫有了鐵器之後,開墾土地、種植糧食,他們暫時不可能願意成為冶鐵工匠。給更多的錢,我們暫時還做不到。」

「用本地人,給的錢少了,他們不願意干,強制來吧,總歸不好。沛縣是墨者的洞窟,這里的民心不要消耗在這種事上。況且,真要是逼急了拿著鐵器往山林大澤里一躲,我們也沒辦法。」

「用那些大城巨邑給別人『助耕』的人,他們一則沒有土地,二則本身也是做工的,三則他們來到這里就算不想干想跑,也對附近不熟悉。」

「不是說我們給的錢不夠多,給的錢放到別處雇佣,已經算是極高了。但相較於沛縣農夫的生活,終究還是差一些。三年前,我們可以用一樣的錢招本地的農夫,他們會興高采烈地前來;但現在,我們用一樣的錢招本地的農夫,他們就未必願意了。」

「還是那句話,這種事不值得消耗民眾對我們的信任。我們宣義部已經盡力了,好容易得到了這些信任,萬萬不能消耗掉。」

適現在最頭疼的就是這個問題,沛縣發展了,大量的開墾荒地和墨者組織的共耕組,讓本地的流民數量銳減,也讓本地的勞動力期待佣金升高。

墨者將來要依靠的那群人,應該是工商業者和隨著農業革命逐漸形成增多的市民階層。

但現在,要依靠的還是自耕農,還不具備舍棄他們的支持來完全代表城市市民階層的條件。

因而墨者暫時還沒有收超額稅賦,這幾年暫時又還沒有水旱,農夫的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好在墨者放眼天下,而不僅僅是一個沛地,所以招收流民和城邑少地者作為工匠的政策還能維持下去。

墨子同意適的看法,雖然後面那些說的很直白丑陋,但這只是事實,也是利義統一論的墨者必須遵守的准則。

考慮了適的說法後,墨子又問公造鑄道:「冶鐵爐那邊,咱們守城用的那些挖掘地道、水渠用的鐵器,准備的怎么樣了?」

公造鑄拿出一張紙,也知道墨者即將集結一部分墨者基干和沛縣義師,前往商丘的事,仔細核算了之後道:「守城的話,應該夠用,這樣能節省出一些銅做兵器。」

墨子又問道:「適所說的那種,外面是鐵、里面灌滿火葯的兵器,那些鐵殼也准備夠了嗎?」

公造鑄嗯了一聲,他只負責冶鐵的事務,並不管火葯的事,說道:「那種外殼也在產,也不用退火,做的不慢。積累了不少。」

在場的所有人,都是有資格知道這些秘密事的人物,所以這些事並不隱瞞。

沛縣的義師已經開始了宣傳鼓動和動員,講清楚他們為何而戰:很簡單,為了能夠換取宋公承認沛縣的半自治地位,因為墨者還沒有能力直接翻臉不承認整個貴族體系。

在沛縣折騰爐鐵的時候,也在密切地關注著天下的局勢。

楚人這一次出兵北上爭霸是適原本就知道的事,而且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如今的楚王就會被刺殺,楚國將會陷入繼承權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