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二章 城堅猶懼蕭牆禍(一)(2 / 2)

「你我皆為上卿、大夫,已無可封,只能舉大事!」

他分析了一番,眾人這才算是真正明白了其中關鍵。

大尹又問:「你們以為,若墨者守城,能守多久?」

太祝也不裝神弄鬼占卜一番,直接道:「只要城內糧食充足,只怕可以守到楚人退兵。」

「楚人以地穴、羊坽相攻,墨者輕易化解,如今楚人也只能圍而不攻。我原以為,商丘守不住,畢竟非文公之時……不想墨者不但有機械之巧,還有政令制度,這是出乎意料的。」

太祝說的文公時事,其實就是在和現在進行對比。

宋文公之時,正趕上楚庄王爭霸,那一次圍城九個月,圍到城內餓死大半,但商丘依舊沒有投降。

因為宋文公在做公子之時,就樂善好施,很有民心,又有威望。

文公祖父的夫人、周天子的姐姐王姬,想要與文公私通……當然,王姬不是文公的親祖母,宋國的貴族圈多少還有一點底線。

尚且為公子的文公拒絕,王姬不但沒有因愛成恨,而是選擇更為無私的愛,幫助文公在城內建立名聲。

作為公子的文公,可以做到將家財施舍給那些七十歲以上的老人,使商丘城內沒有因為孤寡而餓死的;可以每天出入士與貴族的宅邸,與他們結交為友;可以拒絕美艷的祖父的夫人的誘惑,博得了極高的名聲;而王姬又在被拒絕後幫著文公提振名聲。

最終,王姬和文公合作,發動了政變,趁著文公的兄長打獵的時候一舉將其擊殺,國人也擁立了文公繼位,在清理昭公余黨貴族後又分權給支持的貴族,加上商丘城內眾人的支持,坐穩的公爵的位子。

至於做祖母的王姬與做孫子的文公倒是暗地里是否私通,那就是不得為人知的故事了,這種喪失的貴族文化中外均有,並不驚奇。

私德不論,文公執政之前的名聲和施舍,保證了楚人圍城數月、城內折骨而炊易子而食,依舊堅守沒有投降也沒有政變和國人暴動。

而太祝所作的對比,便是之前的悼公和如今的宋公田,都沒有文公當年的名望,加上這些年貴族之間爭權奪利,商丘國人已經喪失了原本參與政治的心態。

死個國君,就只是互相告知一聲,順帶還有童謠嘲諷一番宋公腦殘,非要去信什么祈禳之術。

宋公田繼位後,又當年改元,壯志雄心,忙著會盟,順帶著墨家推廣的兩季種植法還沒有完善,他已經先准備加稅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墨家出面守城,也根本不可能堅守太長時間。國人一旦被貴族組織起來,很容易來一場暴動政變,將給他們帶來禍患的國君驅逐。

至於討好楚人萬一將來晉人報復怎么辦,很多國人可能不會想太遙遠,只會盯著眼前一兩年之內的事。

大尹分析的很對,對於城內眾人想法的把握也是正確的:這時的商丘,不是後世盛唐安史之亂時的商丘;商丘城內的百姓,也沒有受過太多公族的恩惠。

一旦楚人圍攻的利害,有人只要能保證替換個國君就可以讓楚人不攻城退兵,國人必定追隨。

然而……墨者的出現,改變了這種情況。

墨者沒有說為公族、邦國而戰的話,而是用了另一套說辭、用嚴明的命令和賞罰來聚集城內人心。

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出現易子而食折骨而炊的情況,很難發動國人來一場驅逐國君的政變。

六卿有私兵,但司城皇也有私兵,雙方難分勝負,然而如果守城一心,六卿這邊必敗……中立的墨者會因為這有礙守城而幫助司城皇一方,大尹是這樣認為的。

相反,如果城內先爆發不滿,國人暴動改變國君,再以國君的命令收回墨者守城的權力,這樣又是另一回事。

所謂民心,看似無用,但若可以操控依舊可以借用。

大尹靈琦聽完太祝說的變數和對比,搖頭道:「商丘尚且能守,因為城內還未飢荒,所以墨者的話尚且還有人聽。墨者也講仁義,他們又講民心,一旦城內眾人都不想守的時候,他們也不可能全都殺掉。」

「所以,想要商丘守不住、想要民心反對君上、想讓愚昧的民眾受困於眼前的苦難而不去考慮將來三晉的報復,只要做到一點!」

他起身,環顧四周,狠絕地說道:「焚燒府庫存糧!只要此事做好,城內必亂!城內一亂,則民眾都會希望與楚會盟。」

「司城可能與楚人會盟嗎?他不會,他會想要撐到三晉來援,所以民眾必然會反對他。這可以借此滅族。」

「這一次荊人圍城,又是因誰引起的呢?是因為君上無禮於楚而貳於晉,而糧食一旦被焚燒、城內飢荒,這些責任難道不正是因為君王昏聵導致的後果嗎?」

「童謠已言:斬衰期未滿,是嫡子繼承還是兄終弟及,尚未明確。今年正好三年斬衰,我們所做之事,正應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