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碩鼠(1 / 2)

外部環境,只是為了爭取更為有利的條件,而既然是條件,那自然就有目的。

這一次借用吳起的名氣、墨家的技術學問上的優勢,和趙國的亂局,無疑將會給魏國帶來的極大的壓迫感。

列國紛爭,各國互不信任,彼此猜疑。

尤其是魏趙之間之前已經頗多矛盾,而魏侯一直與趙侯和公子朝暗通款曲。

趙侯即將病逝,這么短的時間內,魏擊和趙章根本沒有時間溝通,除了武裝干涉之外別無他法來確保魏國的安全。

一旦這個營造出來的、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的趙、墨、秦、楚聯盟結成,魏國將會陷入全面被動,這是魏侯不能接受的。

本身秦楚就一直聯姻,魏楚爭霸中原,秦國也一直策動楚國在西河搞事以幫楚國分擔壓力。趙國武力如今雖然不強,但是也經過了公仲連的改革,一旦跳反三晉,魏國的局面就會大為難看。

魏齊之間本身也缺乏信任,雖然現在齊國田氏剛剛有求於魏擊,賴其力得到了侯爵之名分。

然之前三晉伐齊、拆長城、對衛國這個緩沖附庸國的爭奪、齊國曾出兵救援楚國榆關大梁、魏越聯盟壓制齊國等歷史遺留問題,都會讓魏國產生諸多懷疑:一旦趙國跳反,齊國會不會趁機咬自己一口而不是和自己結盟。

這種猜疑和猜忌,墨家留給了魏齊韓等國,爭取到了自己內部一直想要完成的一件大事的時間。

…………

墨家代行其政的郯國西北五十里處,一條小河蜿蜒而過。

河的這邊,是完全實行墨家政策的郯國,名義上是郯國,實則就是墨家治下的一縣。

河的對面,是加入了非攻同盟,但是保持獨立主權名義的費國。

潡水之戰後,費、薛等國紛紛加入了非攻同盟,相對於需要給越國進貢的霸權,墨家以非攻同盟的形式將這些小國組織在一起,並不收取貢品絲絹之類。

各國的內政也沒有理由「代行其政」,因為費、薛等國暫時還有君主,而郯、繒等國,是墨家從越國手中「解放」出來的,已經「找不到」可以繼承的直系繼承人,於是才代行其政。

在地緣上,越國淮河以北的勢力盡失,潡水一戰震動了越國根基,父子相殘的戲碼因為墨家需要留著越國惡心齊國,出兵加以干涉而未發生,但是越王翳已經在北方呆不住了。

墨家的義師以幫助鎮壓叛亂的名義駐扎在琅琊附近,越王已經開始在江南吳越故地修繕舊都,大有放棄淮北遷回江南的意圖。

這種情況下,除了有些的幾個城邑外,基本上都成為了墨家的地盤,或是遷民墾荒築城、或是建設沿海城邑曬鹽……

如此一來,如費國這樣的依舊維持著主權的小國的局面就變得極為封閉,除了北面和魯國有所交流外,其余方向完全被墨家封住,成為了「國」中之國。

潡水一戰後雖然墨家勢力大漲,但是為了防止齊、魏干涉,引起天下震動,並未徹底解決費國等小諸侯國的問題,而是在等待時機、積蓄力量、發展生產、變革基礎。

費國也有義師,而且這義師的組成是由費國出人,墨家提供武器,作為非攻同盟的軍事力量,在保證不干涉費國內政的情況下維持費等小國自己的制度。

費國義師的成員,多是國都大邑的自耕農。因為這義師的錢財裝備都是墨家來出,與泗上民眾無關,所以墨家資助了這些自耕農一部分鐵器,同時大力宣傳墨家的一些激進言論。

幾年過去,這些服役歸鄉的自耕農,開始在墨者的帶領下組織起來。

費國的制度早早就進行了一些變革,比如初稅畝制度,使得出現了不少的自耕農。

但是,賦稅極高。

原本的各家份田收什一稅,形成制度之後,因為原本生產力低下,需要一部分「置田」,也就是閑置的田地休耕,這休耕的部分也需要征收什一稅。

休耕原本是必須的,這樣就等同於五一稅。而隨著大豆玉米小麥棉花輪作技術從那些義師歸來的農人的傳播發展,這些休耕田也開始種植,費國的貴族和統治者也水漲船高,將原本固定的「五一稅」形成制度。

而除了擁有土地的自耕農外,作為貴族家族統治的基礎,大量的貴族封地依舊存在。

這些貴族依舊擁有支配其封地農民的權力,但是因為地形地勢的關系,這里和宋國沿丹水、泗水出現的一些列經營性庄園變革完全不同。

一則宋國的小貴族、地主階層距離泗上更近,而且之前在商丘爆發過國人干政的事件,取得了一定的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