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賢人們(1 / 2)

他倒是很有新規矩之下做國君的覺悟,當然這個覺悟的物質基礎就是泗上之地日益發展的商品經濟。

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作為「朋友」的衛讓都已經為他准備好了稿子,到時候按著念就好。

反正規矩已經立下,政策與他無關。有些話衛讓只是告訴他,怎么說才能讓民眾不反對。

他沒有力量,更沒有根基,甚至他的合法性都源於「支持民眾求利變革制政」。

宮室已經肅清,季孫巒卻沒有直接以國君的身份進入宮室,而是來到了都城民眾集結的地方。

當年伍子胥破楚,以弓矢怒射宮室之門,圍觀者雷動,這是一種態度。

在民眾面前做足了態度後,季孫巒與民眾一起,來到了祖廟。

民眾皆立於外。

季孫巒拜祭祖先,先是說了一番祖先的歷史,又說到大義,最後又說自己是為了社稷祭祀以及費國萬民,不得不謀取君位。

一番儀式之後,季孫巒就算正是繼位為君。

然後,他來到了宮室之前,在民眾集結的地方,沖著民眾發布了他成為國君之後的第一道君命。

按照衛讓教的那些東西,朗聲道:「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予視天下愚夫愚婦,一能勝予,一人三失,怨豈在明,不見是圖。予臨兆民,懍乎若朽索之馭六馬,為人上者,奈何不敬?」

「民為邦本,民利即為邦國之利。」

「天志可知,鐵器牛耕之下,公田井田之制,已經不合於天志,有悖於財富的增加。」

「民眾先治公事,公事畢乃敢治私,苦此久已。」

「自今日起,破井田、開阡陌、廢公田。凡宮室之田,在上勞作的民眾皆可分得,以二十年為期贖買歸於自己,使錢足以讓我祭祀先祖,不至使祖先祭祀斷絕。」

說罷,取出一支箭折斷,作為盟誓。

民眾歡呼,這是之前季孫巒的承諾,也是多數民眾可以支持季孫巒上位的重要原因。

這不只是衛讓讓季孫巒說的,而是如果季孫巒此時不說這些話,手中還持有武器的、剛剛前幾日已經展現出足以橫掃都城的力量的民眾立刻就會將他趕下去。

這是他的承諾,也是他能夠「政變」上台的根本原因。

但這一切,都只是滿足了都城民眾的需求,他說的這些,也只是作為一個「都城」的君主所能說的,而不是作為一國之君所說的。

作為一國之君,如果他想做,那么就必須說國都之外的政策應該如何,然後自己還要有力量、有手段、有根基、有能力讓自己說的變為現實。

他做不到,所以他又發布了自己的第二道君命。

「我才德不足,知道不足以為君。但我只是才德不足,而之前的暴君卻是才德不修。」

「正所謂,重木成林,眾義為善。既要謀眾人之利,便不可不讓眾人議政。」

「自今日起,民眾可推選出能夠讓你們信任得利的賢人。」

「國不可無規矩、制度、法令。而規矩、制度、法令又該為民謀利,所以選出的賢人,應該制定規矩、制度、法令。」

「對下能夠讓民眾支持、對上能夠告訴我可以讓民眾得利即可。」

季孫巒說完這些,民眾再次歡呼。

如果說第一件事只是表達了誠意,或者說為了收買人心,那么第二件事便是真正履行了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