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做賊心虛(1 / 2)

選擇宋國、衛國方向的城邑囤積、准備補給站等,也是墨家高層對於這一次可控戰爭方向的判斷。

如果各國閉著眼睛只當費國、泗上整合其余各國的事不發生,最多也就是花了錢買了許多糧食,賠點錢做好准備賺到和平發展,墨家眾人會樂開花。

可若是各國干涉,齊國是最有可能赤膊上陣的一個,魏韓就算不能傾盡全力也可能會出動一部分兵力,那么地方進軍路線的選擇,就是個戰略問題。

判斷錯了,墨家可能會措手不及。

這個判斷,是以禽滑厘、適為首的墨家高層的集體判斷。

建陽、巨陵、琅琊方向,一則越國尚未南下,越齊之間的矛盾深重,墨家在琅琊附近和琅琊都城還駐扎了一些軍隊,這些都足以讓齊國不敢選擇從那個方向進軍。

一旦從那個方向進軍,就算獲勝,齊國得到的也不是他們最想要的中原沃土。

從這幾點上判斷,齊國若是出兵干涉,不會選擇東海方向進軍,莒城的齊軍最多會進行守衛和防備。

齊國想要爭霸中原,就必須得到泗上、得到魯國的部分土地、得到大野澤附近的沃土。

占據了後世的魯西南地區,西可以進軍河南威脅魏韓、南可以入軍淮北得到如今富甲天下的泗上。

魯國的態度,墨家認為可能會很曖昧,尤其是費國原本是魯國的附庸國,費國的事必然會在魯國引起轟動,導致貴族的緊張、儒家的不滿,從而導致魯國可能會放任齊國借道。

甚至可能割讓部分土地,禍水南引,讓齊國和墨家相接,以便於魯國在雙方矛盾下生存。

在貴族眼中,平民暴動這是大逆不道的,為了對抗這種大逆不道,完全可以割讓部分土地城邑。

魏國這邊,雖說墨家已經為魏國准備了許多的掣肘,但是適覺得魏國的力量依舊強大。

原本歷史上的中原大戰爆發之時,魏國四線作戰,雖然最終耗盡了國力、外交環境全面惡化,可至少證明魏國有四面作戰的能力。

現在魏國的觸角伸的太遠,楚國反擊陳蔡威脅魏國大梁。墨家在宋國的力量日益增加,宋國堅定不移地執行中立非攻的政策可是墨家在咄咄逼人,都可能讓魏國感到緊張。

韓國作為魏國的跟班,楚國削弱的時候,魏韓之間圍繞瓜分鄭國的事會有許多矛盾。

可楚國開始反擊陳蔡,魏韓之間的關系會立刻緩解。

墨家高層估算了一下各國可能出兵的數量和後勤壓力,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要發生決戰,魏韓齊出兵的方向便是沿著濟水、菏水推進。

水運可以減緩許多的後勤壓力。

至於出兵的數量,墨家高層的判斷也是覺得勝券在握。

若是出兵太多,少說也得一年半載的准備時間。

而且進軍的過程,肯定不能集結在一起行動,否則的話,那就是一場後勤災難。

正如當年三晉伐齊,進軍路線是韓、趙、魏三國分開,一直到齊國長城平陰之後,才開始合兵,最終簽訂了讓齊國拆除長城的盟約後迅速撤軍。

以現在墨家的實力,不進行總動員只以現在的服役義師的數量來算,各國聯軍少於十五萬,根本不可能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而各國聯軍要是出動十五萬,後勤壓力會逼著各國分兵合進。

若是少於十五萬,韓國出兵一萬、魏國出兵八千的樣子,那倒是沒什么可說的,估計也就是走個過場。

哪怕是對於戰略方向的判斷出現了失誤,齊國從莒城南下出兵,那也不怕。

從莒城南下出兵,齊國等於放棄了盟友的合力。

哪怕是魏韓仍舊出兵,墨家也可以騰出手,讓齊國沿著越國、墨家、魯國三國交界、經營了十年的築城地帶一點點地往前爬,在宋、衛方向先把魏韓聯軍解決,足以騰出手再去反擊齊國。

從十余年前適開始利用楚國王子定之亂布局、故意在大梁坑了楚國主力之時起,墨家在泗上之地的後顧之憂,就已經靠外交解決了。

弄出了魏國這樣一個看上去極為強大的「天下霸主」,將王子定之亂發揮到極致,楚國現在只會和墨家繼續合作。

當然,這種合作可能很快就要結束,甚至反目成仇:一旦魏國被墨家的五路圍攻十面埋伏之計弄得筋疲力盡、魏趙翻臉、楚國平定了陳蔡王子定的偽楚,墨家和楚國的蜜月期也就算是結束了。

但現在,墨家最多只需要兩線作戰,足以各個擊破。

原本墨家的幾次作戰,都是標准的防守反擊。

利用墨守成規的優勢,引誘敵人攻城,削弱力量從而組織力量反擊。

只是,時代變了。

當年弱勢的時候,無可奈何地選擇防守反擊。

現在勢力正盛,自然要選擇主動進攻,在泗上之外解決掉各國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