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人心不古世風日下(上)(1 / 2)

泗上在南,邯鄲在北。

西門彘離開鄴地南下泗上後不久,鄴地的農兵終於還是集結起來,開赴趙地,以為魏侯的霸業而奮戰。

此時的邯鄲,還不是趙國的都城,但卻已然成為趙國數一數二的繁華都市。

這個曾被那些叛墨斥之為「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綉文不如倚市門,人皆求利不以為恥」的都市,這個本地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彈著琴瑟,舞動長袖,踩著輕便舞鞋,用眼挑逗,用心勾引,出外不遠千里,不擇年老年少,招來男人,為財利而奔忙」的地方,如今也是一副如臨大敵的壓抑態勢。

這里是原本的公子章、如今的趙侯的根基之地,也是他想要讓趙國變法圖強的基石。

這里是如今趙侯借以抵擋魏國干涉、籌措軍餉糧食兵器、為將來變革遷都避開那些根深蒂固的舊貴族的基礎。

借助墨家的力量,聘用墨家的技術人才重新修築的邯鄲城,到底有多么堅固,總需要經過戰火的考驗才能知道,否則一切都是猜測,一切都是停留在紙面上的「行牆體系、交叉角正面」這些墨家弄出的守城理論。

魏國發兵援助公子朝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邯鄲,也早已經傳到了中牟。

在邯鄲多日的胡非子如今主持著邯鄲附近的墨家活動。

作為墨家的高層,胡非子很清楚自己來邯鄲的目的,不久前泗上那邊傳來的信件也說的很清楚。

就是要「亂晉而救泗」,趙國之事魏國不可不管,那么泗上那邊就可以騰出手來做許多原本礙於魏國可能干涉而不能做的事。

從公子朝起兵以來,趙侯做公子時的中庶子已經多次前來拜訪胡非子,希望墨家能夠幫助守城。

守城之術,墨家原本無雙。火葯、幾何與守城術的結合,也正是墨家搞出來的,邯鄲城的修築也是聘用的墨家那邊的人才,趙侯希望能夠借助墨家的力量守住邯鄲。

邯鄲守不住,趙侯就失去了根基。趙侯失去了根基,此時還在觀望的一些貴族便很可能投靠公子朝,產生一連串的連鎖反應。

但是,都城那邊因為剛剛繼位,事情太多,還有病死的上一任趙侯的葬禮也需要公子章主持。公子章不可能前來邯鄲,便只能派出親信中庶子出面。

中庶子第一次來的時候,請求的理由是:趙侯為公子時,與墨家一向交好,切也學習墨家的天志學識,而公子朝多謗墨家,所以請墨家給趙侯以援助。

胡非子拒絕,說,這不是墨家可以幫忙的理由,請您回去。

第二次,中庶子的理由是:公子章已經繼位,而公子朝作亂,使得趙國混亂,所以請求墨家幫助平定叛亂。

胡非子再次拒絕,說,這不是墨家可以幫忙的理由,請您回去。

如是四次,皆不松口。

今日已經是第五次,這一次中庶子終於換了一個說法,說道:尚賢而任,不論血統親疏,以選拔出來有才能的人成為官吏,使得為萬民興利除害,富貴貧寡,安危治亂;欲破井田、私授土地、使得人民有土地可以勞作、有食物可以果腹、有衣衫可以避寒……這是趙侯想要去做的;而公子朝所反對的。趙侯欲利趙國之民,公子朝欲害趙國之民,所以請求墨家予以援助。

胡非子始言:善,可以助矣。然守邯鄲,需賴民眾之力,此言請布告於民,邯鄲始可守。

中庶子這才喜極而退,胡非子便傳墨家之令,征召為墨家服役的趙地墨者,除在高柳防衛草原的之外,齊聚邯鄲。

其中便有墨者詢問胡非子,問道:「王公貴族之言,不可以信。昔年子墨子欲中原弭兵,楚人勢弱,於是盟誓。一旦韓侯趙侯薨,楚便棄盟。」

「今日邯鄲事,公子章危矣,於是答允。難道,這就是可以相信的嗎?趙地並無泗上之法約束君侯,那么他若將來反悔也沒有可以懲罰和約束他的辦法,依舊法自君出、一言為法。」

「若不制法而約君侯、眾義而民為神主,私以為,以道義而論,公子章與公子朝,若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五十步與百步,並無區別。」

墨家內部如今不乏這樣激進的人物,要么要制定法度約束君王,要么就要讓民眾參與政治,總想著一蹴而就,認為除此之外的君侯承諾都是換湯不換葯。

這種想法無疑是正確的,所說的也是事實,但對於墨家而言,此時趙國的內亂、魏趙的翻臉是必須的。

這就正如墨家內部的巨子要掌握大義,就像是原本歷史上墨家全滅於陽城的那件事一樣,徐弱提出了自己的疑惑,當時作為巨子的孟勝需要用符合墨家之義的道理說服徐弱,徐弱才請以先死。

墨家有大義、天志、規矩在頭頂,又走的是「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有過則規諫之,下有善則傍薦之」的民主集中之制。

這其中的精髓,就在於需要墨者明白「義」,從而有自己的判斷,自己的規矩來衡量,從而舉選出巨子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