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泰山之陽(九)(1 / 2)

幾日後。

村社里一下子來了這么多人,最開始這讓村社里的眾人頗為不安。

數百年一模一樣的村社從未有過這樣熱鬧的時候,村社的民眾也根本不知道這些人是要來做什么。

他們和城中的那些人不同,城中的人至少可以聽到一些消息,而這里的村社所能聽到的消息,也就是源於封主派來的田正、稅士。

春種秋收、農忙的時候先治公事方敢治私,這是數百年的傳統,當從不知道還有另一種生活方式的時候,這種傳統也就成為了一種理所當然。

就像是太陽東升西落,從沒有想過如果太陽從西邊升起在東邊落下是什么模樣。

梁父也算是久經戰火,齊魯戰爭、項子牛之亂,民眾不是沒有見過大軍,可每一次都不過只是輪回。

唯一變換的,可能也只是封地的主人是誰家的後裔公子,不變的還是那一成不變的生活。

但這一次墨家眾人的抵達,僅僅三天就讓民眾感覺到有些不同。

三天的時間,做不了太多的事,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卻還可以做,而最為關鍵的是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民眾看來,已經是乾坤顛倒,從未有大軍這樣做過。

此時正值夏季,難免多雨,義師的連隊抵達之後,便趁著天晴先給村社的幾家人修繕了一下房屋。

村社的房屋都是茅草和版築的,簡單的很,但若是茅草理不順,一旦下雨,那些浸潤了茅草黃褐色汁液的水就會落入屋內。

要修繕房屋,需要先割草晾曬,等到干燥之後再在房頂鋪好,形成順順的茬,以便雨水流下。

草並不容易曬干,但是調和泥巴這種事卻還做的。

義師士卒也都是庶農出身,義師軍營也不只是個軍營而是整個泗上風氣的學堂,士卒們在軍營中學過許多亂七八糟的本事,調和泥漿倒是簡單。

便是這樣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讓抵達這里不足數日的墨家眾人的工作更加容易展開。

至少,民眾覺得,這是一群好人,而這群好人總不會害自己。

這日夜里,太陽剛剛落山,村社中便點燃了篝火,一群人在那圍坐著。

庶歸田和幾個同窗找了個瓦罐,里面裝滿了水,就在篝火旁煮著。

脫下了自己的上衣,幾個年輕人趁著煮沸的水的熱氣將上衣湊上去,熱氣熏蒸之下,那些隱藏在衣衫里的虱子密密麻麻地爬到了領口。

不怎么熟練的手指擠上去,發出咯咯的響聲,有些特別大的聲音便特別響。

這若是在家中,斷然不會有這么多虱子,而且就算有,也多是洗衣的時候母親便會用熱水燙死了,也輪不到這些年輕人自己做。

這幾年從墨家和義師中流傳到泗上的習慣越來越多,洗衣和用肥皂沐浴便是其中之一,很是便宜的用石灰粉和皂粉做的牙粉和豬鬃毛的牙刷也逐漸在泗上普及。

到了這里,這些年輕人便有些扛不住,好在那些年長的墨者知道該怎么處理這些惱人的寄生蟲,於是便用有些不熟練的手擠壓著這些煩人的虱子。

眾人來到村社之後,就住在村社的庶民家中。

庶歸田等人住的這家,一家一共七口人,一個老父,一對夫妻,五個孩子,最大的那個如今還在外隨軍出征。

這一對父親一共生了約莫九個孩子,幾個都是小小年紀便夭折,只活下來五個。

女人因為孩子生得多,落了一身的病,也做不了什么活。

大兒子好容易長大,又趕上這一次征戰,隨軍出征。

屋子里一共腚大的地方,庶歸田等人便住在一些草堆之中,自然是不及家中的木床,但若不考慮那些夜里咬的人睡不著的寄生蟲,其實也還好。

只有一樣,實在是這些年輕人難以習慣的。

這里的人一日只吃兩餐,隅中時一餐、傍晚時候一餐,墨家眾人為了和民眾溝通交流,也都隨著村社人的習慣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