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超前(2 / 2)

他也是心存疑惑,想不通齊軍為什么會孤注一擲地來打這一場必敗之戰,可轉念又想,自己若是田慶田午,事已至此,也確實沒有破局之術了。

墨家這些年防守過不少城邑,本身又是善於攻城守城,正因為墨子善於攻城,所以才能夠守城,如今攻城的手段不斷變化,可終究都有破解的辦法。

信心既足,第二師全師上下對於即將到來的守城戰並不擔憂,南濟水一戰第三師一戰成名,如今各師心中都憋著一股氣。

加上南濟水之戰的輝煌,帶來了士氣的高傲,但對於高級軍官來說,卻還是謹慎地遵守著大略上藐視、臨陣對陣不可輕敵的態度。

守城之術嫻熟,各種守城的律令也已經頒布,自有專門的人負責,使人各司其職,主將便輕松了許多。

這算是墨家這些年以來,第一次在正式戰爭中按照墨家從墨子時代積累的守城術布置城防。

墨家的守城術是有體系的,在墨子時代就有一定的潛意識的幾何基礎,歷經二十年的發展,這種成體系的城防愈發完善。

子墨子言:率萬家而城方三里,宜守。

贏邑也就是萬戶之邑,城方三里,最是適宜防守敵方的進攻。

子墨子言:客攻以遂,十萬物之眾,攻無過四隊者,上術廣五百步,中術三百步,下術五十步。諸不盡百五步者,主人利而客病。

這是說,攻城一方,加上後勤輜重輔兵之類將近十萬的大軍,要攻城的話,最多也只能展開四隊,而這四隊最多也就是五百步寬,大約是一個五百人左右的正面,形成波次,不可能一哄而上,這種攻城算是名將的指揮了,但鑒於戰場的狹小,只能夠展開四隊再多就亂了。

所以守城一方根本不需要考慮對面到底有多少人,只需要按照既定的對策分配人數,對面就算有十萬,也不可能一窩蜂地沖上來。

子墨子言:諸外道可要塞以難寇,其甚害者為築三亭,亭三隅,織女之,令能相救。

所謂織女之,意思是按照天上織女星的形狀,部署衛城要塞。眾所周知,織女星和附近的兩顆亮星組成了夏季大三角,墨子的意思就是說衛城要塞要按照三角配置,也就是品字形配置,使之可以互相支援。

再配合上墨子提出的「行牆」概念,實際上的幾何學理性守城的基礎已經存在,等到火葯一出,很容易便可以形成專業的堡壘防御體系。

子墨子言:城上為爵穴,下堞三尺,廣其外,五步一。爵穴大容苴,高者六尺,下者三尺,疏數自適為之。人擅苣,長五節。寇在城下,聞鼓音,燔苣,復鼓,內苣爵穴中,照外。

墨翟作為史上的光學第一人,守城術中自然也是將光學知識用於其中,小孔成像的問題讓墨翟確定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所以才要在城頭建「爵穴」。

所謂爵穴,就是在城堞之下做一個洞,洞口對准城下,因為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所以等到夜里敵人攻城的時候,將爵**的柴禾點燃,因為洞口對著外面,所以這些火光會照到外面。

而在城頭點火把,這是墨翟嚴令禁止的,在城頭點火把,等同於給城下的人當活靶子。

有了爵穴的設計,就可以保證敵人不能夠看到城頭的布置,但是城上的人卻可以借助直線傳播的火光看到城下攻城方夜襲的部署。

及至所謂的守城機械如渠譫、藉車、行棧、行樓、頡皋、連梃、長斧、長椎、長茲、距、飛沖、縣□、批屈、轉射機等,一部分完全無滯澀地直接被火葯雷和火炮代替,剩余的則也有所改進。

如今佇立在泰山以東、臨淄以南、沂水沂蒙山以西的贏邑,雖然修築的不夠完善,但卻是這些年來各國諸侯第一次要面對完全按照墨家的守城體系和真正的墨家義師所守衛的城池。

第二師師長的信心,也正源於此。

方圓三里的城牆,經過了重新的整修,形成了層疊的星狀結構。

外面的護城河和壕溝,都在星狀結構行牆的火炮攻擊范圍之內,而且壕溝的兩側正好處在炮台之下。

「行牆」和「織女之」的概念,都是為了加強側射火力,這樣壕溝就不能夠成為進攻方的掩護,因為壕溝的兩端都有炮台可以側射,直接攻擊壕溝,經過精確的幾何計算使之基本上沒有盲區。

在正門的前面三百步之內,還有兩座簡易修建起來的衛戍堡,和背後的主城形成一個大三角形。

看上去這兩座衛戍堡是脫離主城的,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如果不攻下來兩座衛戍堡,就沒辦法接近主城。

炮兵不足難以攻下兩座完全按照火葯時代揚長避短的衛戍堡,若是只圍不攻直接攻城,等同於自殺:兩堡一城形成的三角交叉會讓齊軍徹底死在這個三角形結構之中。

除了靠牙去啃,或是攻下贏邑,兩座衛戍堡就不可能被切斷支援:因為城上有炮,可以封鎖和衛戍堡之間的三百步距離,一些重青銅炮還可以越過三百步的距離直接攻擊堡壘之前。

靠近城牆的護城河內,也按照墨子當年守城的經驗,密布著竹簽子,而且如墨子所言,前面的向前傾斜、後面的向後傾斜,保證進攻還是撤退都肯定會踩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