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齊國的路(一)(2 / 2)

齊國不同。

田和明白齊國的不同,也明白齊國應該用什么、不該用什么。

田氏齊國,先天不足,不能用儒生的仁義和禮,因為田氏代齊得位不正。

所以田和尊黃帝為高祖,用阪泉之戰黃帝戰勝炎帝的「命運輪回」,試圖解決田氏代齊的合法性。

田氏的宗祖可以追溯到黃帝,而姜齊一脈太公望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炎帝。

這種輪回,是現在天下的道理都不能解釋的。

武王滅殷,詢問天命,重病不起,恐慌不安,於是才有了周公制禮。

此時天下已有的「天命」,解釋不了田氏代齊的合法性,而這個極難的問題,田和和他的幕僚謀士們,實際上已經找到了頭緒。

田和想的,很完美。

既然天命無法解釋,那么如果天命是輪回的呢?

如今那些上古大帝都已成神,神話故事開始在民間流傳,田和想要借黃帝為高祖、借阪泉之戰解釋田氏代齊,那么一些東西就可以解釋的清楚了。

德行與天命,是輪回的,沒有王朝可以永恆,但一個家族取代另一個家族卻是合乎天命的。

比如當年黃帝戰勝炎帝、比如之後的商湯滅夏、比如之後的武王伐紂、再比如如今的田氏代齊。

這里面的道理,田和明白那不過是「力」的作用,力命相搏最終力戰勝的命。

但是,這個道理是不可以像墨家一樣給民眾宣揚的,甚至為了宣揚和楊朱、列御寇等人爆發了長達十年的「力命」論戰。

民眾不可以知道,因為一旦知道家族的統治就很難維系。

所以,田和覺得,自己需要借用「天命輪回」之說,全面地鼓吹自己代齊的合法性:自己代齊,和黃帝代炎帝是一樣的道理,只是一個輪回,而華夏的未來也永遠不可能超脫這個輪回,這就是天下的命運。

如今這一切,他身邊的人已經整理出了頭緒,已經有了一套只需要修繕一下細節的學說。

解決了合法性的問題,那么剩下的問題就需要從歷史中尋找答案。

什么是歷史?

對於田和而言,歷史就是武王分封,齊國和東夷糅合、魯國嚴守禮儀,於是周公感慨魯國將來必要成為齊國的臣子。

歷史就是齊桓稱霸,管仲的種種改革,借用了齊國一直以來的魚鹽之利,以及留下的種種傳說和管仲治國的理論。

齊國做過霸主,有過大國的底蘊,也有足夠的經驗可以借鑒,田和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一個支持自己政變代齊就是黃炎之戰輪回、一個支持齊國富國強兵的完整體系。

這個體系必須要以黃帝之學為基礎,因為田氏追黃帝為高祖,黃帝之學已有許多,難不成不學高祖之學卻卻學別家?

這個體系要將黃帝之學和齊國歷史上的富國強兵種種融合到一起,可以自圓其說,而且可以實踐操作。

富國強兵,分為富國和強兵。

墨家自然有《富國》一書,闡述了天下財富的來源和產生問題,聽上去似乎是在講道理,但細細一想實則就是一篇為庶農工商奪權的檄文。

因為按照墨家《富國》一書的理論,財富源於勞動,那么不稼不穡得禾三百的貴族的存在,便很不合理。

而對田和而言,富國一事,宏觀上自然要使得民眾富,但在微觀上的關鍵,就是怎么收稅、怎么壟錢、怎么充實府庫。

這個問題在齊桓時代就曾有過討論,齊桓問管仲怎么才能富庶,管仲回答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

故租籍,君之所宜得也;正籍者,君之所強求也。亡君廢其所宜得而斂其所強求,故下怨上而令不行。民,奪之則怒,予之則喜。民情固然。先王知其然,故見予之所,不見奪之理。

換而言之,正常的租稅,比如說原本就定下的稅,那是天下的規矩,百姓都接受的。按照規矩征稅,百姓習以為常理所當然。

但是,不正常的特別稅,比如說魯國的丘甲賦等特殊的戰爭稅,那就屬於是百姓所反對的,屬於強求。

亡國之君,一般都是放棄了正常的租稅、但卻多去強征特別稅,導致民怨沸騰——這其實不是管仲說的,但是齊國的學術士人托管仲搞的一套理論。

問對中,管仲認為,民眾啊,奪走他們的東西,他們會憤怒;給予他們東西,他們會高興,這是天然的道理。

所以,先王們給予民眾的時候大張旗鼓,而從民眾手里奪取的時候要講究手段策略,使得民眾看不出來,甚至自願去做。

作為一國之君,想要摟錢,就得想辦法把奪取變為給予,使得手段自願的將一些國君需要的財富交出來,而且還覺得自己賺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