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章 金秋營(1 / 2)

沈奇離開中大回家,到家後立即修改論文。

修訂工作很快完成,沈奇檢查一遍,沒毛病。

「哦,對了,根據學術圈的慣例,我得增加組織單位信息。」沈奇的視線回到論文頁。

期刊論文有標准格式,頁的標准格式如下(例):

《關於廣義相對論在某某領域的應用》(論文題目,不過2o字)

老王(作者名)

(清華大學,物理學院,都,1ooooo)---這里必須使用括號,括號內填寫作者所屬單位、地址、郵編等信息。沒有組織單位、居無定所的作者可不寫此信息。

再下面是摘要和關鍵詞。

沈奇的論文完全套用標准格式,唯獨頁作者名下方括號內的信息空著沒寫,次投稿他有所顧慮。

但大寶劍編輯說了,盡量補全信息,高中生就高中生,怕啥。

於是沈奇操作電腦鍵盤,啪啪啪打字,在他的論文頁作者名下方補全組織單位、地址、郵編等信息:

(南港市第二中學,高中部,南港市,51oooo)

沈奇的論文題目是《二階常系數線性非齊次微分方程的一些新解法》,不多不少,剛好2o字。

初版的論文題目是19個字,采納大寶劍編輯的專業建議後,沈奇加了個「新」字,論文題目抵達上限2o字,沒有標。

其實論文名跟書名類似,標題字數越短越容易讓讀者記住,但《微分方程》這個標題已經被萊布尼茨和伯努利兄弟在三百年前占用,沈奇只能加長字數。

上個月沈奇特地找老爸申請學術基金買了台打印機,連接在家里的電腦上。

打印出論文紙質版,沈奇拿到小區外的快遞點快遞,以正規的方式再次給《數學創新報》編輯部投稿。這次有大寶劍編輯做內應,走個流程而已了,刊登表只是時間問題。

在高等數學的道路上,沈奇邁著大步前行,但在初等數學領域,他遇到了障礙。

一個多月過去了,答應班里同學的「高中數學解題技巧指南」尚未成稿,這玩意不好弄,比寫專業論文難多了。

帶著這個重大學術課題,沈奇於1o月底啟程再次前往都,按計劃參加北大金秋營。

這一期北大金秋營集結了來自全國各地數百位優秀的高中應屆生,他們各有所長,或精通數學,或擅長物理,或拿過生物化學的獎項。

又或寫的一手好文,或彈的一好曲兒,或口若懸河會說相聲能主持……總而言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他們是這個年齡段最優秀的一群年輕人。

北大文理皆強,為國家貢獻了79位中科院院士和19位工程院院士。

北大的中科院院士數量遠工程院院士,從這個數據上可以看出北大強在理論,弱在應用。當然了,這個「弱」是相對隔壁中關村的那所大學而言。

學文、學理的學生來北大求學是不錯的選擇,沈奇在金秋營老師的帶領下,和其他學員一同參觀北大,這是他們入營後的第一課。

「北大可以啊,出了這么多大名鼎鼎的校友。」沈奇流連在北大校園內,感慨於這所百年學府的深厚人文底蘊。

未名湖畔俄文樓前,青草環繞檜柏掩映,李大釗先生的半身青銅像矗立於此,他和藹可親又正義凜然,他注視著眼前眾生芸芸,新文化運動似乎並未結束,他未能目睹革命的勝利果實,眼中嵌著些許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