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章 以史為鏡正衣冠(2 / 2)

穆勒欣慰的點點頭:「好孩子,接下來讓我們具體探討『穆勒-沈定理』的重新證明工作吧。」

「好的,現在就開始吧。」

嚴格來說,「穆勒-沈定理」現階段只能稱為「穆勒-沈假設」。

任何人皆有權利提出任何形式的假設或猜想,並布在世界上最大的公開網站上。

「我預測,距離地球328萬光年之外的行星上,一定存在生命,他們擁有和人類相似的身體構造及文明形態,我們可以成為朋友。」

這就是一個猜想,由美國俄亥俄州的一位13歲中學生提出,布在他老媽的推特上,吸引了不少粉絲圍觀點贊。

如果科學家拿不出有力證據否定中學生的猜想,那這個猜想將一直存在,直到它被證明或被推翻。

只不過科學家們不會去重視一位中學生的猜想,這種猜想沒有任何學術價值,也難以用現階段的實驗設備去驗證。

對於無名之輩提出的天馬行空、看似荒謬、毫無價值、無法用現有理論或設備驗證的猜想,科學家們的態度大多是:你可以隨便提猜想,我認真算我輸。

對於知名學者提出的具有專業性、有邏輯支撐、有學術價值、理論上在現階段可驗證的猜想或假設,科學家們往往會引起重視,並實施驗證。

「穆勒-曼寧定理」具備專業性、邏輯性和一定學術價值,最早由穆勒和曼寧聯合提出。

在沈奇看來,「穆勒-曼寧定理」的三條論斷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之所以三十幾年來未被imu所認可,是因為證明部分存在漏洞。

穆勒、曼寧、穆勒前妻之間生了那種刺激的事情,三十幾年來穆勒和曼寧再未見過面。

因此「穆勒-曼寧定理」的修訂工作中斷了,跨了個世紀,一拖就拖到了21世紀。

已故的曼寧被穆勒拉進了黑名單,現在由沈奇頂替曼寧的位置,完成後續的工作。

「穆勒-沈定理」一字不差的沿用了「穆勒-曼寧定理」的三條論斷,最核心的工作是運用21世紀的數學方法完成嚴謹的證明。

三十多年過去了,數學在進步,經典理論依舊經典,具體的處理方法在更新換代。

經過一周的討論,沈奇認為應該重新定義逼近緊。

這是前提,是基礎,是武器。

穆勒贊同沈奇的思路設定,他似乎找回了當年埋頭做學問時的激情。

「回憶逼近緊的歷史和相關定義,這個定義先由傑費莫夫提出,作為巴拿赫空間的一個性質可以保證任意的x∈x,都在非空閉凸集中有一個最佳逼近元素。」沈奇找了一推文獻,做專業課題的同時也更加深入細致的梳理數學史。

沈奇一直想寫一部數學史,他認為這是十分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但迫於水平有限、沉淀不夠,沈奇目前尚在構思、學習、積累階段。

相比於五花八門海量的專業數學教科書,和數學史相關的書籍太少了,真正經典的數學史參考書籍,一巴掌都數的過來。

業內公認最經典的數學史是美國人克萊因編寫的《古今數學思想》,沈奇承認這套數學史的學術地位。

但是克萊因寫的這套數學史,不適合數學專業人士之外的人群閱讀,書中大部分內容是高深的數學專業理論,成績不好的數學系學生也有可能看不懂。

沈奇的雄心壯志是寫一部既有深度又通俗易懂,並富有趣味性的數學史。

高考數學1oo分以上(滿分按15o分算)的中國人,應該能看懂沈氏數學史一半的內容。

大學高數沒掛過的人,應該能看懂沈氏數學史九成的內容。

即便完全不懂數學,只要認得字,也應該能看懂沈氏數學史五分之一的內容。

這是沈奇對一部能廣泛流傳的數學史的設定,他希望可以完成這件有意義的事情。

「沒錯,我記得在7o年代末8o年代初,梅格尼森證明了x是中點局部一致凸,當且僅當x的閉球是逼近緊的切比雪夫集。」穆勒教授將沈奇從歷史中拉回現實。

「正是在那個時期,穆勒教授你證明了如果c是逼近緊集,則投影算子是上半連續的。」沈奇說到。

「是的,這大概是我當時所做唯一有價值的事情。但沒有什么用,其他的論述無法有效銜接,所以imu一直沒有承認我在1982年提出的定理。」穆勒在六十多歲的時候,總結了自己三十多歲時的表現,總而言之就是年輕人沒經驗吧。

「所以基於穆勒教授的這個證明,我大膽提出新的定義,請看……」沈奇將一張白紙遞給穆勒。

穆勒看過沈奇的手稿後,非常肯定的說了一句話:「我認為imu將在三個月之內承認『穆勒-沈定理』。」

「或許應該叫『沈-穆勒定理』,沈奇你做出的貢獻更大。」穆勒教授補充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