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文化是一種力量(2 / 2)

單獨某部影片的票房成績凸顯,或者電影市場出現一部爆款電影,這些都不能證明電影工業化已經成熟。

連續拍出幾部賣座電影,也不能說就是工業化。

只有穩定、持續、不間斷地出現票房好的電影才能稱得上電影工業化足夠完善。

誰來當導演重要嗎?

重要,但是今後會變得不那么重要。

誰來當主演重要嗎?

這個真不重要,演技只要合格,演員只要契合角色,本身附帶的那點流量根本不值一提。

在演講中,杜啟喜舉了一個栗子。

說沒能從克萊斯特拉到投資的江華騰,為了能夠拉到三點六億的電影投資,屈從資本方的要求,請了一位小鮮肉去演他的《海上碉堡》。

不是說這位小鮮肉帶資進組,而是資本就要求你的流量得達標。

就像是買電視劇,我看完題材,我第一眼就看到主演,喲,孫荔演的,這電視劇我們要了。

價錢什么的都好商量。

或者,對不住,您的這個電視劇里頭沒有能撐得起來的,我們只好說抱歉了。

低價?

低價也不要。

這就是典型的堅持流量變現。

杜啟喜的工業化理論很明顯是反對流量變現的。

不是說貓廠多么不喜歡流量。

貓廠也有流量明星,還不止一兩個。

目前最新最火的流量明星是吳鐵,他演了達康書記,火遍大江南北。

而在此之前,大家看到他頂多覺得面熟。

貓廠的這種流量是作品帶起來,注意下先後順序,是作品給了一個人流量,而不是想要憑借流量去帶火作品。

導演沒那么重要,演員直接不重要。

那么重要的是什么呢?

重要的是影視工業體系。

當一個項目開始立項,先評估它的價值和需要的成本。

這就避免了許多投資者以投機取巧的目的進入到這個行業,想要快速致富,結果導致行業內騙子橫行,沒有人想要好好拍片,一群人拿著ppt到處融資的病態局面。

工業化理論中的評估是專業而有效的。

然後一邊找合適的導演,一邊讓編劇團隊上馬操刀打磨劇本。

找演員可能要麻煩一下導演參加選角。

其他的就不用了。

比如特效,貓廠的特效不歸導演管,咱們是合作關系。

還有攝影師、剪輯師、錄音師、美術師,這些都是貓廠選定的合作伙伴,在項目中只要表現出足夠的實力,就立刻能夠長久的合作下去。

比如新銳攝影師慕雪飛,還有她的女朋友菜菜。

兩個人從《新蜀山》到《山海1》,再到現在正在拍攝的《蜀山2》都是攝影和美術的帶隊人員。

她們每個人都有一個team。

錄音室也有團隊,配樂師也有,都有團隊。

這種模式能夠不斷的產出專業人士。

帶出來的人,即便沒有慕雪飛和菜菜這么有靈性,至少對付一般的小成本電影那是足夠的。

制作過程就是流水線,都有專業的人來完成。

這些人和導演也只是合作的關系,我們滿足你的要求,發工資的是項目,不是導演。

導演和制片人就像是各個環節的銜接者和領頭羊。

電影這邊制作完成了。

發行有專門的發行部門,線上線下都有,如果有需要的話,就讓導演和演員配合著宣發,沒需要的話,這電影就和你們沒什么關系了。

在貓廠龐大的發行力量面前,電影只要質量不差,票房很難慘淡的起來。

這也是林冬結算文藝片,越來越難虧錢的原因所在。

除非那種特別不受一般人待見的電影,很難有被埋沒的存在。

「為了驗證這種工業化體系,我們貓廠接下來的計劃啟動一批電視劇項目,就是我們此前囤積在手里的文學版權,比如《永夜將至》《留余慶》《全能高手》《雨中拖刀行》等等,在這里歡迎各界同行一起合作。」

老師們沒啥反應,但是學生們都激動了。

一下子啟動這么多項目,而且這位杜叔叔都說了不找流量明星出演,這對於他們這些新人來說簡直就是天賜良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