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真龍天子(1 / 2)

.

<dv ss="k"></dv><dv ss="d250f"><sr>ds_d_x();</sr></dv>

<dv ss="k2"></dv><dv ss="d250r"><sr>ds_d2_x();</sr></dv>小說軟件已經開發完畢,請大家訪問..網站底部就可下載安裝安卓以及蘋果的

洛陽城里,在秦少游離去的這個時間里,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自狄仁傑入京,以至朝廷格局大變。某種程度來說,狄仁傑入京,可算是一個信號,而接下來所發生的事,也就更加匪夷所思了。

就在秦少游還在昌平的時候,宣政殿里,武則天卻是突然道「朕老了啊。」

這短短的四個字,或許只是單純的武則天哀嘆年華已逝,或者又……

殿中的幾個三省大臣臉色都意味深長起來,崔詧其實是最清閑自在的,他任何時候,都是一臉淡然,這其實和他的地位有關,他和其他人不同,其他人是靠攀附在一棵樹上,才能穩固自己的地位,可是以他的身份,卻實在沒有必要去招惹什么麻煩。

至於那楊再思,就不同了,張家兄弟垮台了,而且還是牆倒眾人推,他楊再思也沒少加一把勁,沒法子啊,平時和張家兄弟走的太近了,而那張家兄弟既然事涉謀反,自己若是不當機立斷,撇清這個關系,倒打一耙,這豈不是找死嗎?

如今大樹倒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他的地位漸漸不太穩當起來,因而陛下的一舉一動,他都得留著心。於是此刻,他立即做出若有所思之狀,心里不由揣度,陛下何故要說這樣的話?人老了……人老了是要死的,人死了倒沒什么,這天下,誰不是生老病死來著?可問題在於,武則天乃是天子,天子說老了,莫非……是要動立儲的心思嗎?

一想到這個,楊再思倒是戒備起來,立儲對於眼下的大周來說,是個天大的事,這個事的問題就在於。有機會沖擊儲位的人實在太多,這不像其他的時候,其他時候,考慮的無非是立嫡以長的問題,至多,皇子里頭,多一個賢明的,也有可能沖擊嫡長子的儲位,又或者,出現一個皇帝疼愛的。亦有那么幾分把握,可是折騰來折騰去,就這么幾個人,倒也容易解決。

可現在的問題就在於,現在這情況,牽涉到的卻是兩家人,而這兩家人籠統一些來說,既是李家和武家,同時也是新貴和舊貴的爭奪。再大而化之,那便是關隴門閥和關東貴族的權斗,你在這里,無論拿出什么立場。討好了這一邊,就可能徹底得罪死另一邊,你得罪的可不是一個皇子,得罪的卻是一族。乃至於數百上千個貴族和官員,這可就不是好玩的事了,這是可能掉腦袋的事啊。

於是楊再思便垂坐著。默不作聲,對武則天地嘆息,充耳不聞。

許多人似乎也感覺到了此事的忌諱,無論是傾向李家還是武家的,此時也不敢輕易表態,畢竟……傾向於誰是一個問題,可你也犯不著捋起袖子去玩你死我活的把戲,大家都是朝中最級的重臣,榮華富貴應有盡有,何苦做提著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好漢』?

以往這個時候,大家都會默不作聲的,可是偏生今日卻是多了一個變數。

狄仁傑眉頭一皺,不禁道「陛下,何出此言?」

武則天則是恬然看他一眼,道「哦,朕不過是一聲嘆息罷了,朕想到朕已是老了,可是朝廷的事,卻是多如牛毛,朕擔心啊,擔心朕百年之後,國無賢君,而使百姓塗炭。狄卿,你素來耿直,朕倒是想問問你,梁王武三思為人忠厚,可以立為皇太子嗎?」

這突如其來的一句話,真真把所有人都嚇壞了。

陛下為何要立武三思?

就在所有人沒有反應過來之際,卻聽狄仁傑正色道「陛下,臣以為……此事萬萬不可。」

武則天皺眉「這又是何故?」

狄仁傑抬眸,朗聲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廬陵王不可。陛下前幾日說,自己夢見與人下棋不勝,臣便不由想,下棋而不勝,這不是因為無子嗎,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動,天下就危險了。陛下要立梁王武三思,可是臣斗膽要問,姑侄與母子誰更親?您立廬陵王,那您千秋萬歲後可以配享宗廟。若立三思,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

武則天只是冷笑,道「狄卿這是在多管閑事嗎?」

氣氛頓時緊張起來,許多人面無表情,可是也有不少人急的如熱鍋螞蟻,這個時候,他們突然發覺,這是對於天下來說至關重要的事,偏生這個節骨眼,卻是無人敢去觸碰逆鱗,真正肯說話的,也不過狄仁傑一人罷了。於是許多人都把希望寄望於狄仁傑身上,無數的眼睛,死死盯著狄仁傑,一動不動。

狄仁傑聽了這話,並沒有顯得恐懼,反而眼中垂淚,道「臣得蒙聖恩,而擔當機要之職,臣每每自暗自思量,臣何德何能,竟得陛下如此青睞。臣的才能,不及殿中諸公之萬一,於是臣突然明白,陛下取的不是臣的才干,而是臣的耿直,今日必要竟是說起此事,而這儲君之事,牽涉到的既是社稷,也是陛下身後之事,臣既為門下郎中,怎可說是多管閑事?」

他聲音哽咽「所以臣斗膽,只好說出實情,這天下各處州縣,無處官吏,莫不思念李唐,他們都希望陛下能夠立廬陵王為太子,他們這樣的想法,並非是因為他們反對陛下,而是自陛下登基以來,國泰民安,陛下在他們眼里,即是李唐的天子,陛下乃李氏賢君,何故要將天子之位,傳之他姓之人?臣的有些話,或許是大逆不道,可是臣寧願以這萬死之罪,而容情陛下三思……」

這番話里,剛柔並濟,而且還隱含著,隨時赴死的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