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火地島之行(下)(2 / 2)

第二天一早,留下一部分人在兩個瞭望觀測點修整工事後,6銘帶著剩下一部分人開始按照地圖在附近確定信號傳遞的路線。這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他們必須不停地在山間與草地上來回行走,以確定最佳路線。從海峽內的瞭望觀測點到大火地島東北側海岸,整個信號傳遞的距離過三十公里,中間要安排7-1o個信號傳遞中繼點。如何才能更有效率地傳遞信號,這確實需要大家仔細研究與努力的。

折騰了好幾天,終於是確定了整個信號傳遞的流程和地點。6銘和眾人討論了一下,最後決定每個信號觀測點留六個人,分成三組輪流觀察;此外,中間還設立了8個信號傳遞中繼點,每個中繼點留兩個人;兩者相加總共需要安排28人。

人手和地點確定後,6銘把手頭帶來的一批望遠鏡分了下去,接下來大家便帶足裝備和食物,四散而去。他們將在這里堅持工作到任務取消或者戰爭結束。至於這套看起來似乎很復雜卻又很脆弱的系統運轉起來效率如何,就只有天知道了。

一個星期後,6銘帶著兩名士兵出現在了海岸邊。他們將隱藏在岸上的小艇找了出來,然後朝停泊在海灣內的「加利西亞飛魚」號劃了過去。海上寒風刺骨,早已等得心急的於連第一時間現了他們,連忙將他們拉上了甲板。

水手給6銘幾人拿來了一些驅寒用的烈酒。6銘猛地灌了幾口後,血色這才重新涌上臉龐。「咳咳…這次真是拼了老命了。我以前都不敢想象自己居然敢長途跋涉,深入不毛之地,做下這么一件復雜的事,哈哈。於連,再給我們來些熱湯水,這鬼天氣實在是太冷了。對了,趕緊返航吧。我們回去後,『東岸之鷹』號就該出來了。」

與此同時,大魚河海軍造船廠內,運盛一號客貨兩用輪已經完成了最後的改裝。高高的桅桿上掛起了三面橫帆,船艏還有一面用纜繩固定著的斜拉帆。這是為了增加船只在順風時的度,同時也是為了節省燃油而改造的。由於是客貨兩用輪,所以甲板上富余的空間不是很多。海軍部的設計師們想盡了辦法,最後只在甲板上安下了24門火炮,其中24磅艦炮4門、18磅艦炮8門、12磅艦炮8門、8磅艦炮4門。看的出來,為了彌補火炮數量的不足,口徑是被大大增強了。

這次運盛一號強勢出擊,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遠在定遠堡的蕭百浪第一時間就跑進了海軍部王啟年的辦公室,強烈要求這次由他這個運盛一號的前任船長親自駕船出擊。王啟年聽了他這個要求,也沒理由反對,畢竟人家是前任船長么。而且運盛一號象征意義重大,確實也需要一個執委會委員級別的官員坐鎮指揮,於是事情就這么定下了。

船長蕭百浪都出面了,前運盛一號的所有船員們便再度聚。大副王鐵錘、輪機長韓德智等一干閑得身體快霉的船員們這幾天整天泡在船上,將整條船的設備里里外外保養一新,就連甲板都擦洗了好幾次,然後就眼巴巴地等待著出航。

改裝後的運盛一號除了原本的十幾名船員外,還需要一些操作帆纜的人手。此外,炮手和一定數量的雜役也是必不可少。操作帆纜的人手好找,航海學校32屆的3o名學生早就在隨時待命了,他們的基礎技能掌握得相當不錯。至於炮手,24門炮至少也需要1oo-12o名炮手。這個數目有些大了,海軍根本湊不出這么多炮手來,因為目前岸防炮台的炮手也很緊缺。不過,這里面的人並不需要全部會操炮,有些諸如搬運炮彈、火炮復位之類的粗活完全可以找苦力來干。這樣一來,就能節省出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正規炮手人數。

4月1日,執委會進行第三波動員,在接受過炮兵訓練的民兵中挑選了12o人。其中8o人分配到了運盛一號上擔任炮手,剩下4o人照舊充實到海軍岸防炮台。另外,5o名平日表現較好且身強力壯的查魯亞人也被派上了運盛一號,到各個炮組充當炮彈搬運工之類的苦力,這些不需要什么技術含量的活他們還是能夠勝任的。

在補充完畢物資後,4月2日,運盛一號也緩緩離開了港口,駛向了浩瀚的南大西洋。接下來的幾天航程中,他們將一邊航行一邊開展訓練,磨合隊伍,以期盡快形成戰斗力。

第一站——馬爾維納斯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