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波爾多風雲(一)(1 / 2)

1634年12月份,隨著最後2o台機器安裝完畢,工人們開始進行試生產,至此整個平安機器織造廠一期工程全部完工,工廠進入了緊張的生產過程中。到當月底,工廠生產出了5ooo余匹棉布,加上11月份生產的3ooo余匹,一同存入倉庫,宣示著平安機器織造廠的正式投產成功。

與此同時,大魚河畔的東岸公司機器織造廠也在有條不紊地生產著,每月25o匹呢絨及1ooo匹棉布的產量將拉普拉塔的市場完全占領。物美價廉的東岸紡織品極大地帶動了拉普拉塔地區的消費,羅德里格斯商會連連催貨,因為目前的產量僅能夠滿足拉普拉塔而已,鄰近的上秘魯及智利地區的需求也很大,急等著商品去占領市場。為此,東岸公司目前也開始考慮在大魚河畔擠出地方進行小規模的擴產。

整個國家呈現出一片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

1635年1月初,剛過完元旦,已經被整編為華夏東岸共和國第一艦隊的全部5艘戰艦:「八月十日」號、「東岸之鷹」號、「紅鱒魚」號、「小獵犬」號和「海上文學家」號,在補充完大量彈葯、飲水食物、備用船材和帆布後,緩緩駛出了東方港軍用碼頭。接下來幾個月內,這支編制過1ooo人、擁有164門大口徑艦炮的艦隊將前往加勒比海地區進行「貿易」與「試航」。當然,這只是官方文件上的說法,事實上這支強大的艦隊是去干什么的大家都心知肚明,這個新生的國家對於資金的渴求實在是太強烈了!

「八月十日」號戰列艦是編入現役後第一次進行如此長距離的航行,之前最長的一次航行也就是前往馬島運送了一批補給品。這次前往加勒比海,艦隊司令官6銘海軍少校還是打著以戰代練的目的,讓「八月十日」號上的這幫新人們盡快完成磨合、形成戰斗力。

在艦隊臨出前,貿易部部長許信和孫波二人又奉執委會命令臨時加入了進來,他們攜帶了約5ooo匹棉布和3oo噸土豆的貨物,在艦隊抵達加勒比海後,6銘將安排船只送他們到波爾多,那邊的商站也是時候重新開張了。

3月中旬,東岸共和國的海軍艦船在時隔大半年後再次抵達法屬聖多明各的法蘭西角港。法蘭西角的居民們熱情地歡迎了東岸共和國的海軍軍人們,因為他們每次停靠期間都會在這里購買大量的蔬菜、水果、谷物、奶制品和肉類,同時出售一些當地居民需要的商品,雙方之間的這種互利關系相當和諧。

在風和日麗的法蘭西角休整了兩天。兩天後,許信二人及滿載貨物的「東岸之鷹」號和「海上文學家」號匯合了一艘法蘭西的商船,搭伙離開了法蘭西角,前往波爾多。而在他們離開之前,「八月十日」號這艘扎眼的戰艦便已經帶著另外兩艘炮艦先期離開,前往北方而去。據說,他們是准備前往英國人的殖民地附近轉悠轉悠。那些英國人的商船滿載著煙葉、靛青與棉花在殖民地與本土之間來來往往,作為有志於海上私掠的船長,6銘沒有理由會放過他們的。

5月1日,取道西班牙加那利群島的「東岸之鷹」號和「海上文學家」號在帕斯奎爾家族船只的引導下抵達了波爾多,在吉倫特河畔的碼頭靠岸。帕斯奎爾家族的朱利安帶著他的仆人們親自來到了碼頭迎接許信二人,3oo噸土豆被朱利安當場以每噸12法郎(6o元)的價格買下。

如今歐洲的糧食飢荒根本沒有任何緩解的跡象,糧食價格一漲再漲。從32年開始,傳統的谷物出口國波蘭和俄羅斯為了斯摩棱斯克生了大規模的戰爭,糧食出口一度中斷,帶動了中歐西歐各國糧食價格的新一輪上漲。1598年時,英國從波蘭進口了1.8萬噸谷物,花費了約25萬英鎊,折算下來那時候每噸谷物的價格還不到14英鎊;但是到了今天,小麥的價格高峰時已經攀升到了每噸近5o英鎊(約2oo元)的天價。

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土豆在此時雖然並不是歐洲人餐桌上的主流食品,但為了填飽肚子,相信一般老百姓在昂貴的小麥和便宜的土豆之間還是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的。雖然每噸土豆只賣出了6o元的價格,但是許信對此還是比較滿意的,這意味著每年能給國庫帶來十多萬元的收益,撈金能力幾乎和紡織行業不相上下了。

剛剛雇人將5ooo匹棉布運至去年買下作為商站與倉庫的房屋內,朱利安便帶著幾名家族紡織工場的技術工人上門,他迫不及待地要求驗看貨物。

「朱利安,你是如此迫不及待,哈哈。」許信笑著說,「放心吧,我的朋友,『東岸布』在質量上不存在任何瑕疵。這次我帶來了5ooo匹棉布,作為開辦商站的第一筆資金,美好的時代即將來臨。你不需要來一杯么?」

朱利安笑了笑,說道:「好吧,那就來一杯。」

「葡萄酒還是蒸餾過的白蘭地?」許信打開酒櫃,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