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漁汛(2 / 2)

這種魚體型碩大,一般都有七八斤重,大的二三十斤不在話下。它們出生在江河里,長大後進入海中生活,3-5年性成熟後又返回出生地進行產卵。整個過程極為壯觀,洄游的大馬哈魚不吃不喝、逆流而上,就為了回到它們的出生地去繁衍後代。整個路途凶險無比,淺灘、瀑布無數。每當遇到這給情況,大馬哈魚總是奮起全身之力,艱難潛行。很多水淺處,它們側著身子、甚至蹭著水底的沙礫一步步挪過去;而每當遇到瀑布或斷流的時候,它們甚至會一躍而起,跳過這段艱險之處。而在一路上,狐狸、棕熊、大雕等捕食者更是守在水淺處,將洄游的大馬哈魚群視做自己一年一度的盛宴。

很多大馬哈魚在半途就因為體力耗竭、人類捕撈、動物捕食等原因死去,最終能夠遍體鱗傷地來到產卵地的大馬哈魚只有2o%左右。而當他們產完卵後,大魚便營養耗盡死去(此時它們也失去了食用價值),而他們遺留的屍體也將成為出生後的小魚的食物來源之一,以供這些成長的小魚食用從而安然返回大海。

大馬哈魚洄游的整個過程極為艱險、壯觀,它們死也要葉落歸根繁衍後代的本能更是令人動容。不過人們動容歸動容,但該捕的魚還是照樣得捕,自己也得生活不是。

大馬哈魚的洄游路線一般有兩條,一條是從鄂霍次克海進入黑龍江、烏蘇里江;一條則是順著庫頁島沿岸進入日本海,然後溯游進圖們江、琿春河以及朝鮮部分通海河流。當然,也有相當數量的大馬哈魚(主要是駝背大馬哈魚)會進入庫頁島及千島群島上面的一些內6淡水河流、湖泊內進行產卵。而每年這個時候,便會形成著名的大馬哈魚漁汛。

據歷史上一些記錄,曾經有人形容江河里面大群洄游的大馬哈魚密度高得幾乎能「讓人踏行」,當然這是誇張的文青抒情手法。不過黑龍江內的漁汛時期魚群密度曾經高得能「別斷船槳」,由此可見洄游的大馬哈魚的數量之多。

庫頁島上有六千多條河流,其中相當數量的河流都有大馬哈魚洄游產卵。附近區域比較著名的產區有波羅奈河,以及南千島群島上的一些淡水河流,這些都是駝背大馬哈魚的主要產區。蘇聯時期,俄國人每年在庫頁島上的河流內捕捉過一萬噸的駝背大馬哈魚;而在擇捉島上的淡水河中,即便是產量低的年份,也能捕捉到八千噸以上,產量之高,令人咋舌!

而黑水河雖然只不過是一條庫頁島上的中型河流,但每年漁汛期間仍然會涌來成千上萬的駝背大麻哈魚。這些魚從六月份就開始66續續出現,在7月末、八月初的時候數量開始爆性增長,一直持續到月末才會下降,而九月上旬的時候則可以見到最後一撥洄游魚群,整個捕撈期長達一個多月。

東岸人的漁網早在一個多星期前就設立好了,他們也沒貪心,只是在魚群最密集的河道正中心掛了一道網。最開始的時候,他們每兩三天收獲一次漁網,每網大約有百余條,都是肥碩的成年魚,平均重量在十斤左右。到了最近兩天,他們幾乎每天都要收一次漁網,每網的數量也大幅度增加,達到了六七百條。強森上士估計,依照目前這個趨勢,這今後每網魚漁獲的數量怕是還要直線上升,這更換漁網的頻率也會逐漸增加。

岸邊數百名朝鮮女人和小孩一字排開,在農業部幾名技術員的指導下現場殺魚,然後用白花花的精鹽腌制咸魚。甚至於,還有相當一部分魚將被制成熏魚。這種腌制或熏制過的大馬哈魚能保存較長時間,再加上此地氣候相對而言比較寒冷,保存起來作為儲備糧的話可以夠城內的居民們吃很久了。

只可惜去年忘了在城內挖一個大型地窖,然後可以在冬天的時候鑿取冰塊儲存在地窖內。只要做好保溫隔熱措施,這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冷藏庫。只要有了這個冷藏庫,那么捕獲來的大量大馬哈魚就不用像現在這樣急吼吼地腌制起來,而是可以直接放進庫內冷藏儲存了。

可惜了!強森上士搖了搖頭。今年說啥也要把這個冷庫挖起來,然後趁著冬天氣候寒冷的時候到黑水河里去鑿取冰塊,再塞進冷庫內。島上的那些土著們飼養有大量的馴鹿、牛,每年冬天都會有數量巨大的種群因為衰老、缺乏草料等原因而倒斃。這個時候東岸人完全可以以一個很低廉的價格去向他們收購這些牲畜,然後自己宰殺,宰殺完畢的肉可以儲存在冷庫內,而皮則可以在簡單處理後輸送回本土進行銷售。甚至,大家還可以向這些土著獵人收購駝鹿,島上野生駝鹿群非常龐大,肉可以吃,皮可以運回本土,非常劃算。

而就在大家在岸上興高采烈地捕捉大馬哈魚的時候,目前停泊在港灣內五艘船只(包括那艘小型朝鮮漁船)也開始了行動。除了有兩條運輸船要運輸物資到利尻島及煙台要塞外,那條朝鮮漁船將被水手們駕駛著前往大泊附近與山丹人進行貿易、兼且招募兵員,而最後剩下的「伏波」號與「蹈海」號探險船將臨時轉職成了漁船出海。(未完待續請搜索飄天文學,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