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五章 曾撫台的憂心(1 / 2)

幾個人交流了一小會便結束了。劉忠本就木訥寡言,因此草草說了幾句便勒令趙之秀離開,趙之秀還想再說什么,不料劉忠一揮手,兩名如狼似虎的黑人士兵上前將他架起,待跑出去一陣後,直接將趙某人扔在了地上,讓這個堂堂巡撫的幕僚好不狼狽。

羅天生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待想阻止時卻已來不及了。看到趙之秀滿面羞怒地從地上爬起來後,羅天生原本到了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今天的事情怕是難以善了了。這趙之秀代表著巡撫的臉面,出去辦事的時候各級官吏哪個不是對他客客氣氣的?今天在東岸人這里被大大地折辱了一番,這回去哪還會有好話說?怕不是回去後第一件事就是攛掇巡撫盡大兵,幾路會剿來剿滅東岸人的武裝力量。

這事麻煩了啊!羅天生偷偷看了一眼滿不在乎地回去訓練士卒的劉忠,暗自嘆了一口氣,然後決定自己派個人去將今日之事詳細通報給尚遠在寧海州的莫茗。

莫茗在兩天後終於接到了消息,當羅天生派來的信使結結巴巴地講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後,莫茗先是沉默不語,良久後才說道:「這事情責任在我,怪不得劉忠。我之前一直疏於制定一個針對大明的外交准則,算了,現在說這些也沒用了。你回去知會劉忠,讓他加強戒備、緊守營寨,若有明軍大隊來攻,立刻飛騎來報。還有,這次羅天生做得不錯。回去有賞。」說罷。莫茗從口袋里摸出了幾元錢。隨手遞給了使者,當做賞賜。

使者點了點頭,千恩萬謝地離去了。

此時的寧海州城,在兩千余拆遷大軍的努力之下,已經有一面城牆被損毀了大半。膠東一帶的城牆和別處不同,因為沿海地區多山,因此采石極為方便,這些造就了膠東沿海各城牆的高質量。比如眼前的寧海州城牆。城牆下半部分甚至全部是由石頭砌成,上半部分中心是夯土,外層包磚,端地是結實無比。

這就給拆城牆的東岸人造成了很大的麻煩,不得已之下,最後莫茗下令一邊挖牆腳一邊埋設火葯桶,生生炸塌了一段城牆,這才稍稍打開了局面。只不過兩千多人拆個城牆實在效率太低,再加上這些被掠來的明人很多本就是寧海州城里的人,你讓他們親手拆毀自己的家園。這效率如何高得起來?更何況最近每到夜間,總有三三兩兩潛逃的人。即便是實行了分組連坐制也無法禁絕。

面對這樣一種情況,莫茗早就已經萌生了退意。特別是在今天羅天生派人來報告曾化龍已經注意到了東岸人在此地的舉動後,就更是堅定了他撤退的決心。不過,在撤退之前,還是得將這寧海州的城牆毀得徹底一些。將來這些人都是要投韃的,將離煙台要塞這么近的一個具有完整城防設施的大城留給韃子,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到時候韃子以寧海州為基地,組織大軍進攻煙台要塞,那樣東岸人就傻了。

撤退的命令很快就被下達了下去。兩千余正在忙碌的明人被東岸士兵收攏了起來,有些時候莫茗都懷疑眼前看到的一切是不是不真實的,這些明人的服從性也太好了一些,反抗意志也太低了一些。他們有兩千多人,自己才三百兵,卻能驅使他們毀掉自己的家園,這是一種怎樣的服從與麻木啊。

前世莫茗曾經看到篇文章,講建奴在崇禎年間數次「南略」,第一次明人遇到這種情況是滿朝震驚,拼死抵抗;第二次抵抗的力度就稍微低了些,給人一種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感覺;到了後面兩次,明朝幾乎就是逐漸麻木了,往往幾萬大軍在幾百韃子面前逡巡不進,仿佛就在等韃子搶完再送走他們一般。由此可見,韃子的這幾次入關劫掠對明朝影響是深遠的,它從精神層面上摧毀了很多人的抵抗信念,有血性的人都在幾次韃子入寇中戰死了,剩下的都是甘願做順民的普通老百姓,而這估計也是韃子進關後北方迅降服的原因之一吧。

不過這種情況對東岸人來說卻也正合適。他們本來抓的就是順民,那些不願降服的刺頭抓回去也麻煩得很,等這些順民到了東岸後,只要埋頭過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東岸人反正對重塑他們的三觀、性格什么的也不抱希望,他們工作的重點在下一代,只有出生在東岸的新一代東岸人才是他們的重點教育對象。

8月12日,莫茗帶著部隊和兩千余明人返回了煙台要塞,開始應付可能遇到的明朝進攻部隊。雖然這可能性不大,但總得防患於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