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七章 糧食問題(1 / 2)

1643年9月3o日的黑水港,天氣已經漸漸寒冷了下來。港口四周那大片筆直的白樺樹林,也在凜冽西風的吹掃中灑下了大片金黃色的樹葉。而在這大片金黃色的白樺與白楊樹中,偶爾還點綴著一些充滿綠意的冷杉,使人多多少少能在這個枯黃蕭瑟的寒冷季節中找到一點慰藉。

庫頁島的冬天,就要到來了啊!

一艘蒸汽機帆船吭哧吭哧地開進了黑水港碼頭,一群早就穿上了棉大衣的朝鮮裔碼頭工人立刻沖上前去,殷勤地接過水手們從甲板上扔過來的纜繩,然後熟練地將其系在岸邊的木樁上。

「快找人過來搬魚!大豐收!」「蹈海」號甲板上上,長著濃密大胡子的德意志水手長哈哈大笑著朝岸上吼道,吼完他又猛地往自己嘴里灌了兩口河中大曲,那辛辣的酒味嗆得他直翻白眼。

隨著他的吼叫聲,碼頭周圍低矮的小木屋內頓時涌出來了大群碼頭工人,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是前陣子剛從南方的芝罘島後送過來的明人。他們將在黑水港一邊干活一邊調理身體,等待1o月中下旬乘船前往澳洲金山港。這是東岸人對他們說的原話,他們不明白這邊是什么地方,也不知道金山港是什么地方,更對別人傳說中的東岸本土毫無概念,他們只對東岸人給自己分地的許諾感興趣。

大明已經活不下去了,那么找個能活下去的地兒也是很正常的事。雖然不是很樂意離開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但為了掙口吃食。為了活命。也只能漂洋過海了。而且這些東岸人雖然看起來凶巴巴的。但處事還算公正,再加上又許諾會給自己分地,那么就隨他們去吧!自己賤命一條,本來也快餓死了,還是吃了他們施的粥才僥幸撿回一條命,如今就算把命還給他們又如何?

許多穿著棉大衣的漁民從船上下到了碼頭上,他們兩兩提著一桶經過初步處理的大馬哈魚,徑直朝碼頭邊不遠處的晾曬場走去。在晾曬場上。則是更為壯觀的一幕,只見無數被鹽碼過的咸魚被懸掛在高處,隨風輕輕擺動著。這個時候如果有人來拿眼粗粗一掃的話,很快就會現這里怕不是得有數萬條魚!而更顯而易見的是,這里的數萬條魚多半並不僅僅是全部,更多的魚怕是已經被東岸人收走儲存起來了。

晾曬場旁邊,是一排上百口鍋,每口鍋旁邊都有兩名新來的移民,他們這是在煮海水熬鹽。他們熬出來的粗鹽會被專門的技術人員收走,然後進行下一步的提純。以便可以食用。其實東岸人過來時帶了相當巨量的精鹽,完全夠所有人吃很久了。但悲劇的是今年漁汛季節的大馬哈魚、秋刀魚、鮐魚等尤其是大馬哈魚獲得了大豐收。因此這些鹽在腌制咸魚的過程中飛消耗,最後莫茗不得不下令開始煮海水熬鹽,以補充飛下降的食鹽庫存。

今年大馬哈魚的捕獲季已經基本結束,雖然接下來一個星期內還會有最後幾小波的魚群洄游,但已經影響不了大局了。東岸人在黑水河、韃靼海峽、黑龍江口以及產量極為豐富的擇捉島一共捕獲了過十萬尾的大馬哈魚,制成咸魚後怕不是得有數百噸。可惜東岸人這邊一共才六條船,要是船再多一些的話,估計捕獲量會更大。尤其是據去千島群島附近偵查秋刀魚漁汛的「伏波」號反應,擇捉島上的駝背大馬哈魚資源之豐富,令人無法想象。

只可惜東岸人的准備還不是很充足,無論是船只、人手、漁網都很欠缺,導致今年的漁獲量還不夠理想。要知道,當年蘇聯人在遠東也沒幾條漁船,他們甚至還要向日本買漁具,但他們一年光在庫頁島周邊就能捕獲大約八千至一萬噸大馬哈魚。相比較之下,處於黑龍江上游的中國,每年的大馬哈魚漁獲量甚至都不到老毛子的一半,很多時候甚至只有三分之一。而這個時代的鄂霍次克海,還沒有經過後世俄國人、日本人的瘋狂捕撈,漁業資源之豐富,世所罕見。因此,今年東岸人的大馬哈魚漁獲量,真的只能說是一般般。

「蹈海」號是今年最後一條結束大馬哈魚捕獲季的船只,在它之前,「伏波」號等幾艘船只早就開始轉戰南千島群島海域,一路追蹤開始南下日本沿海地帶的秋刀魚群。據最先追蹤到秋刀魚漁汛的「伏波」號描述,被大魚追逐著的秋刀魚不時躍出海面,密密麻麻的魚群真的像紐芬蘭那邊的鯡魚、鱈魚一樣讓船降低了一些。